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牡丹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武则天:铁腕女皇爱牡丹
《牡丹周刊》 与您相约
牡 丹
魏花:牡丹花后
您的“牡丹记忆” 我们“复印放大”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历代名人与牡丹”系列之二
武则天:铁腕女皇爱牡丹
□记者 张广英
  武皇贬花,只是传说

  人们说起洛阳牡丹,常会想到武则天贬花的故事,以为是牡丹抗旨,武则天一怒之下将其贬到洛阳,才有了后来的“洛阳牡丹甲天下”。其实,这只是个不靠谱的传说。女皇武则天对牡丹并无敌意,相反,她非常爱花,尤其喜爱牡丹,并用实际行动促进了牡丹的发展。

  这个流传甚广的贬花故事,起因是武则天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月作的一首诗:“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根据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有人添油加醋,说武则天称帝后十分霸道,为了自己赏花,勒令百花冬日开放。百花不敢违命,连夜开放,只有牡丹傲然挺立,拒不逢迎。武则天见状大怒,将牡丹贬至洛阳邙山。不料牡丹从此在洛阳扎下了根,花开更艳。

  这个传说借“抗旨”赞美了牡丹的风骨,也刻画了武则天对牡丹的“迫害”。其实这与历史相去甚远,武则天是被冤枉的。因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她已在洛阳称帝,宣布改唐为周,改东都为神都。也就是说,写此诗时她在洛阳,并不在长安,怎么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除非是“穿越”了!

  此诗被演化为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始于宋代。如吴淑在其所著《江淮异人录》中记载:“武后诏游上苑,百花俱放,牡丹独迟,遂令贬于洛阳。后洛阳牡丹甲天下也。”然而,与其同时代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另有记载:“卿相诈称发花,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冬天,大臣们诈称上苑花开,请武则天观赏,图谋发难。武则天心中起疑,一边暗中周密布置,一边宣诏作了此诗。次日一看,苑中百花果然盛开,大臣皆惊,以为这是天意,从而对武则天彻底臣服。其实,这是武则天用智谋粉碎了一场阴谋。《全唐诗》的编者也在对此诗的注解中阐述了这一观点。

  不过,也许是出于对武则天当女皇的不服,也许是出于其他现实的需要,明朝的冯梦龙将武则天贬花的故事写入了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再后,清朝的李汝珍又将其编入了章回小说《镜花缘》。即使贵为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无法再为自己辩解,这个故事便流传了近千年,直到今天。

  洛阳牡丹,自唐而盛

  隋炀帝爱花,称帝后在洛阳修建西苑,种植了很多名贵牡丹,可惜隋末时毁于战乱。唐朝初年,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牡丹没有大的发展。武则天称帝后建都洛阳,十分重视园苑建设,洛阳牡丹才渐渐繁盛起来。

  关于武则天与牡丹的渊源,唐代舒元舆曾在《牡丹赋》的序中记载:“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这是历史上关于牡丹移植情况的最早记录,与武则天巡幸太原有关。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朝中政权逐渐得以巩固。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心情很好的武则天提议,要陪唐高宗巡幸自己的故乡太原。他们从东都洛阳出发,农历二月到达太原,在那里逗留了一个多月,四月才离开。这次太原之行,武则天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西河地近太原,种有不少牡丹。当时正值牡丹盛开的季节,武则天在太原宴请亲戚、乡党及当地官员,无意中见到了牡丹,顿时眼前一亮,感觉“其花特异”,便命移植到长安上苑。

  女人大都爱花,武则天也不例外。除了长安上苑,她还命人在洛阳大量培育牡丹,并常常巡视那些种花的庭园和农田。除舒元舆在《牡丹赋》序中的记载外,《唐史》也记录了武则天在洛阳重视园苑建设的事实。如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武则天开始“代理”皇帝一职,司农卿韦弘机受诏管理东都营田园苑事务,全面修建洛阳的宫殿园苑。修建园苑,就要引进奇花异木,牡丹当然在引进之列。直到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改东都为神都,也没忘记将东都苑改为神都苑。

  因此,欧阳修在其所著的《洛阳牡丹记》中断言,“自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当为古之公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