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师庙大殿 |
| 殿内壁画 |
| 雕梁画栋 |
| 老子雕像 |
| 即将“入住”祖师庙的神位 |
| 从民间搜集到的香炉 |
|
核心提示
在老城北大街上,坐落着一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祖师庙。几百年来,历经战乱、破坏,很少有人知晓它曾经的风采。2006年,凭借罕见的典型元代建筑风格的梁架结构,这座祖师庙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下半年,市文物部门开始对其修缮,如今施工已渐近尾声,祖师庙的悠远古韵也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昨日,记者进入祖师庙,领略了它的风采。
1 修缮近尾声,古庙展新颜
沿老城北大街自南向北一路走去,过丹尼斯约100米,路东,有一扇刚刚油漆过的红色大门。推门进入院内,古朴、典雅的韵味扑面而来,与外面喧闹的世界相比,这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宁静,神秘。这里,便是始建于元代的祖师庙,一座供奉道教祖师老子的庙宇。几百年来,历经战乱、破坏,很少有人会记起这座庙宇的往日风采。如今,修缮工程渐近尾声,祖师庙的风采也逐渐展露出来。
从祖师庙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前殿,其东西耳房破败的门窗日前已整修完毕。按照文物修复中“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维修的前殿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气息。
在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的带领下,我们沿前殿西侧的小路往北走,映入眼帘的是这座庙内最重要的建筑——大殿。大殿前的月台已经重新铺上了仿古砖,月台周围也加上了石栏杆。站在月台上仰视整个大殿,飞檐斗拱显得巍峨壮观;大殿上的彩绘经过重新修复,极富古韵。
进入大殿,一座高约2.4米的老子雕像端坐其间,雕像前还站立着两个童子。这尊老子雕像,面容丰满,体态潇洒,服饰飘逸,颇有仙风道骨之态。
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是刚刚绘制完成的壁画,其内容描绘了老子的一生。仔细看去,从老子出生、拜师,到辞别家乡、在洛阳担任守藏史,再到老子写《道德经》、出函谷关等,老子一生的成长历程一一展现在眼前,画面色彩饱满,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据了解,负责该处彩绘的是山西民间艺人梁乐天,从去年到现在,他都在为大殿的彩绘忙碌着。
大殿东侧的配殿已经修缮完毕,令人遗憾的是,西侧的配殿如今已不复存在。
2 典型元代建筑风格,祖师庙晋升“国保”
说起这座祖师庙,很多人都知道是为纪念老子而建,但到底是何人修建的,现在已无从考证。
王支援说,在维修过程中,他们也对祖师庙进行了研究。据资料记载,这座祖师庙始建于元末明初,明代时曾改作他用。据附近的居民说,以前大殿内供奉的还有老子像,香火还挺旺,庙里也有很多碑刻和文物,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洛阳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仓库,院里还建了澡堂和锅炉房,所以大部分文物也不知去向了。后来,祖师庙收归市文物部门管理,2006年3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几乎废弃的庙宇为何能晋升“国保”?王支援说,此庙的外形是常见的单檐歇山顶,不足为奇,但其内部的梁架结构,却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在王支援的带领下,我们在大殿内从下向上看去,只见大殿顶部的梁架的确与明清时期的梁架结构有所不同,不仅结构复杂,一些梁架还呈现出奇特的弯曲结构。
王支援说,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此种梁架结构在国内已很少见,凭此一项,此庙晋升为“国保”已属必然。
3 大量道教文物将“入住”,金秋十月可参观
看完以上介绍,您一定对这座历史悠久、结构独特的庙宇有些向往吧?别着急,眼下,市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征集、修复一些道教文物,然后一一在这里陈列出来,金秋十月,祖师庙将正式以“老子纪念馆”的身份开门迎宾。
到时陈列出来的老物件都有什么呢?一类是在祖师庙内发掘出的一些石碑,包括能证明祖师庙曾被命名为“真武庙”的石碑,冯玉祥将军修复祖师庙的石碑等。另一类是从洛阳周边地区征集到的道教木雕,这些木雕以人物造像为主,其中以土地神造像居多。第三类是一些与道教有关的石刻。
据王支援介绍,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生活多年,担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博学多才,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晚年乘青牛西去,他的一生都和洛阳结下了深厚渊源。也正因如此,仅明清时期洛阳地区有记载的为纪念老子而建的祖师庙就有七八座,但遗憾的是,北大街祖师庙是目前仅存的一座。
“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这座祖师庙利用起来,建成一座老子纪念馆,展示老子遗留给洛阳的文化瑰宝,既为来洛游客增加了一个了解洛阳历史的好去处,同时也展示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王支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