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孩子因父母服刑而背上‘劳改犯的孩子’的‘罪名’。他们可能因心理压力大和受歧视而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韩雅琴建议,社会要关注服刑人员家庭“留守儿童”的成长,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
韩雅琴从1983年第一次收留4名解除劳教青年至今,已收留、帮扶456名刑满释放人员、劳教人员和问题少年等。在她的帮扶下,许多人成为企业家或单位先进工作者。韩雅琴带领10多名下岗职工开始创业,发展到18个企业。她收留的许多刑释人员在她的企业工作,成家立业。
韩雅琴说:“2008年,山西一名刑满释放妇女回家后失声痛哭。原来,她入狱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女儿离家出走,有两个儿女因没有户口而没法入学。”
更多服刑人员的孩子受到社会歧视。韩雅琴说,父母入狱后,其孩子往往背上“劳改犯的孩子”的“罪名”。他们在家缺乏父母关爱,在外受到歧视,形成了孤僻、偏执的性格,极不利于其形成正常的人格。同时,因孩子的问题无法解决,服刑人员的改造也受到影响。
韩雅琴说,2008年,山西省女子监狱与省内15个男性监狱开通亲情电话,让同是服刑人员的夫妻之间通话。通过摸排,同时服刑的夫妻有84对。据此推断,当时有上百个孩子的父母同时服刑,成为事实上的“孤儿”。可见,这个群体是不可忽视的。
“关注、关爱服刑人员的孩子是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韩雅琴建议,针对这部分孩子,政府和社会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对刑释人员及其子女上户口实行灵活政策。二是把这些孩子纳入当地政府社会保障机制,在生活上扶持,在政治上关心。三是政府可能抽出专项安置帮扶经费,扶持社会帮教型企业,使这些企业担负起帮扶这些孩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