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要推混凝土。 |
| 居住条件简陋。 |
| 和工友一起为轮胎打气。 |
|
核心提示
她们身在城市,却生活在只有方寸之地的工棚里;她们远离家乡,用自己的双手建造高楼大厦;她们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建筑工。面对生活的艰辛,她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强地走出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重担,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
昨日,记者来到某建筑工地,采访了一名普通的女建筑工人苏海霞,感受了她的奋斗与艰辛,坚守与期待……
1 装有上百斤混凝土的车,一天要推40多趟
昨日10时许,在洛龙区牡丹大道某高层建筑工地上,记者见到了苏海霞。
咖啡色的衣服上落满了灰尘,褪色的安全帽下,几缕头发贴在布满皱纹的额头上,隆隆作响的搅拌车停下后,一车混凝土装满,她伸出双手握紧车把,左腿前弓,右腿后蹬,用力一推,装了上百斤混凝土的车开始向电梯口移动。
从搅拌机处到电梯口,这段不足10米的土路,苏海霞一天要来回跑几十次。
苏海霞是这个工地上的瓦工,每天的工作是给砌墙的工友运送混凝土,闲下来的时候就捡捡工地上的建筑垃圾。
“工地上必须得有几个女的,你看,海霞干起活来,比男人细致多了。”在一旁干活的工友黄师傅说,男人干起活来一般比较粗心,细小的地方注意不到,苏海霞会提醒他们,或者直接帮他们做。
“瓦工这活不太讲究技术,只要不怕苦就能干好。”苏海霞说,最近几天,工作接近尾声,她的活儿变得比较轻松,主要是捡垃圾。最忙的时候,装上百斤混凝土的车,她一天要推40多趟,一天干下来,胳膊疼得抬不起来。
2 在工地洗澡是奢望,从没买过“擦脸霜”
“每天最轻松的时候就是停工后坐在床上和姐妹们聊天。”利用中午短暂的吃饭时间,苏海霞带记者来到了她的宿舍。
她的宿舍是工地旁破旧的活动板房,仅8平方米左右。屋里放着一张宽约1.5米、长约1.8米的木板床——夜里,苏海霞和另外两名女工友就在这张床上睡。虽然房间有些破旧,但床上的被子看上去很干净。
除了这张床,屋里另外的一件“家具”便是床边的一张桌子了。这张高约30厘米的桌子同样也是用木板钉成的,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刷牙杯、梳子和香皂。
“平时洗漱,只用这些东西吗?”记者问。
“早上一起床,清水洗把脸就开始干活了,‘擦脸霜’都没买过。”提起这个问题,苏海霞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说,在工地上,用水本来就不方便,能洗脸、刷牙、洗衣服已经让她很满足了,洗澡简直成了一种奢望,她都是请假回家时在家里洗澡的。
3 男工友帮忙封住“漏风”的窗户,大家平时相互帮助
“比起那些男工友,我们这儿的条件已经算好的了。”苏海霞说,工地上的宿舍本来就紧张,为了照顾几个女工,男工友特地腾出了这间屋子。现在,男工友都睡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
苏海霞所在的包工队有40多名男工,他们多数比苏海霞年纪小,所以平时都称她“霞姐”。提起这些男工友,苏海霞满是感激。
“我们这宿舍的窗户原本漏风,天冷的时候,大风呼呼地往里钻,晚上我们冻得睡不着。”苏海霞说,得知此事后,男工友们从工地里捡来几块木板,将窗户封了起来,屋里暖和了不少。
工地上男多女少,男工休息时可以一起喝酒、打牌,可苏海霞和几个女工的生活却有些无聊。为了给她们解闷,工友杨师傅将自己的VCD借给了苏海霞。
4 电话里儿子的哭声,让她整夜难眠
苏海霞说,在外打工,最放心不下的是她6岁的小儿子。
“以前在家,他是我的‘小尾巴’,我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去年,我刚从家出来,一下子见不着他,我整晚睡不着。”苏海霞说,刚从家里出来的那几个月,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她都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儿子总是在电话里问她啥时候回来。
今年春节回家见到小儿子,苏海霞的心揪成了一团:“衣服脏脏的,身上一股味儿,看到我也不说话,只会看电视。”
面对儿子的疏远,苏海霞很无奈。为了弥补儿子,她只能更加卖力地工作,想攒够钱早点回家。
“这也许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了。”苏海霞叹息道。
5 跳起舞来,感觉离这个城市近了
虽然已在洛阳待了近一年,但对于这座城市,苏海霞仍很陌生。
在工地干活,白天虽然劳累,但忙碌中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晚上,苏海霞感觉最难熬。
苏海霞说,晚上除了聊天、给家人打电话,剩下的时间就没事做。
她曾尝试出去走走,但外面的路她不熟悉,担心走丢了。
苏海霞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工地对面的一个小区广场,每晚,那里都有人跳舞,她会在黑暗中远远地随着大家的舞步跳上一段。
苏海霞说,只有在晚上,她才会感到安全,因为昏暗的光线下,很少有人会留意到她身上的脏衣服,头发上的灰尘,也不会对她投来异样的眼光。
6 一年能赚1万多,不久就能翻修老房了
工地的工作这么苦,生活这么枯燥,为啥不换个工作?
苏海霞说,在做建筑工人之前,她在家里种地,丈夫一年中有几个月在外省修隧道,每年家里大概有2万元的收入。但最近丈夫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外出打工的时间少了,家里年收入比以前少了近1万元。
苏海霞说,她的大儿子今年17岁,在栾川县城一家理发店学理发,每月能赚1000元,基本不问家里要钱,但再过几年儿子要结婚,房子、彩礼都还没有着落;小儿子只有6岁,吃、穿、上学,处处都要花钱;家里的老房子破旧不堪,翻修房子要花上万元;年过七旬的父母,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想到这些,苏海霞急得睡不着。她说,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想多挣些钱。
“我已经快40岁了,在城里找工作不容易。”苏海霞说,在来工地之前,她也找过别的工作,都因年龄问题被拒绝了。正当苏海霞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时,同村的一个包工头给她介绍了这份工作。
“这里一个月能开1800元,管吃管住,你省着点,几乎可以1分钱不花,只赚钱。”包工头说。
“我一年能赚1万多,今年家里的房子估计能翻修了。”苏海霞说,她对现在的工作挺满意的,只希望工资能再涨涨,这样,她就能带回家更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