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身绿色制服,骑一辆绿色自行车,车上挂着满当当的绿色邮包,伴随着清脆的车铃走街串巷——这就是人们印象中的邮递员。
张惠琳是新安县的一名邮递员,6年来行走于邮路,尝尽了苦辣酸甜。去年,她被评为“市级优秀投递员”。(详见本报昨日A20版)
张惠琳说,她也曾想过放弃。一个柔弱爱美的女子,常年风雨无阻地奔走于户外,风梳发、雨洗头想必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 张惠琳难免会有心理波动。那年下大雪, 张惠琳仍一如既往地送邮件,由于路滑她多次摔倒,其窘迫无助之状可想而知。如没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支撑,她或许早已退缩。报道称,张惠琳每天的邮件负重量均在100公斤以上,要分发到数以百计的客户手里,还容不得有任何差错。张惠琳说,大冬天也会忙得汗流浃背,一天下来浑身酸痛。
像其他职业一样,邮递员这一行也是五味俱全、甘苦自知。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邮递员这一职业历史更长,中国的邮驿史是世界之最。各行各业都服务于社会,它们之间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受到公众尊敬的,永远是那些敬岗爱业、恪守职业道德的人。
邮递员张惠琳就是这样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借此领略了这一职业的酸甜苦辣。
2005年,乡村邮递员王顺友跻身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名字更因电影《香巴拉信使》而家喻户晓。20多年来,王顺友行走于高山峡谷,邮路往返26万多公里,相当于重走了21次长征路。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路走下来的?是深山里那些常年闭塞的乡亲,让他始终不忍离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山寨里,乡亲们视邮差为“天使”,这是丝毫不夸张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更是如此。像邮递员张惠琳一样,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在张惠琳和王顺友身上,我们所能获得的教益是:尊重自己从尊重自己的职业开始,往小了说是敬岗爱业,往大了说则是不辱使命。
所谓“天使”,就是给他人带来福音的人,就像张惠琳一样。其实我们做到这一点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