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北京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而恰恰一个星期前,3月11日,在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期间,郭树清主席表示:“证监会正在和有关部门探讨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结构性减税是今年社会各界的普遍预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 3月9 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份到2 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
从信贷结构来看,企业贷款主要体现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增长有限,可见投资需求仍然疲弱。PPI同比持平,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疲软,也进一步证实了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仍然在探底过程中。
在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的宏观环境下,结构性减税是今年社会各界的普遍预期,而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在于“结构”,什么样的税收结构才能有效实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这一既定的政策目标?换言之,减税究竟该减谁的税?
真实的成长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而我国的税收状况是,70%的税收来自企业流转税,这些税赋最后都通过产品的价格通道,转嫁给了最终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个社会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税收机制没有对实业投资起到正向激励作用是目前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刺激虚拟经济的增长,对于活跃证券市场的交易是有利的,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却是雪上加霜,减税是政府投放于市场的重要财政资源,滋养哪块哪块活。就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哪一块是健康增长的基石,最需要政府财税政策的扶持?面对大量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答案不言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