孀居多年的赵淑华老人,儿子患有精神疾病,自己靠拾荒生活,近来常有几名小学生来家探视,再送些牛奶水果,让寂寞无助的老人十分感动。老人托人写信,感谢学校对孩子们的教育,并说“孩子们的举动让我感到幸福快乐”。(详见本报昨日A07版)
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天真质朴一览无余。是什么举动打动了一位老人的心?仅仅是聊聊天、帮着做做家务,老太太便大为感动,甚至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
一切都这样朴实无华。孩子的助人动机是朴实的,老人的感激同样也是朴实无华的。朴实的人和朴实的故事,却打动了无数读者,便有些意味深长了。其实,做好事的最高境界,是做了好事而浑然不觉,以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3月初,“学习雷锋”又成了热门话题之一,媒体都在寻找身边的“活雷锋”,目的不外乎关注道德重建与彰显。在洛阳,“一个由高中生组成的学雷锋小组,41年来‘雷’打不动地敬老助老,从50后到90后一路‘锋’火相传”的故事让人深有感触。那可是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间隔,其一脉相承的是扶危济困的精神,哪怕是“聊聊天、帮着做做家务”这么简单的事情。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保持一颗童心,朴实地去做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虽然简单,但却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