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篮球的姚明举世闻名,做好事的姚铭在圈子里也很有名,他先后获得54项荣誉称号,连续1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20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的事迹,可谓“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名”。
姚铭今年75岁了,人们尊称他姚老。可是,姚老不老,他经常说:“我现在是75岁的年龄、50岁的体质、30岁的思维!”
1 八年办“小报” 积蓄花光了
姚铭退休后,利用个人专长写板报、搞讲座、编书籍、办报纸,整天不得闲。
他订阅了28份报纸杂志,每天要摘抄剪集大量资料。2004年他利用这个特长创办了社区交流资料《社区之友》和《夕阳红报》,2010年又创办了《社区健康报》,还编著了5本书,举办讲座和参与各类授课近200场。
《夕阳红报》为套红印刷,他称之为“红报”;《社区健康报》套绿印刷,他称之为“绿报”。近日,我去涧西区文化馆姚铭工作室采访时,他正在校对《夕阳红报》第100期的大样。
工作室墙上的条幅上写着“日行一善 大爱无疆”,这是姚铭的座右铭;茶几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摞“红报”和“绿报”,任何人都可以来取阅;书柜里满是书籍和杂志,他将自己的藏书献给了区文化馆和图书馆。
我问他,订书报、办报纸,钱从哪里来?他说,每月2000多元退休金,就拿出一部分用在这上面,他为此已经花光了积蓄。
有人问姚铭:“出书、办报赚了多少钱?讲课、制教具、买奖品的钱谁报销?当居委会主任和社区书记每月有多少工资?”他说:“出书办报是免费赠阅的,我赚了-70000元;授课用品是用养老金购买的;当居委会主任每月补助90元,用于帮助困难的人;当社区书记是义务的,其他兼职也都是尽义务!”
每期小报印500份,编、写、校、印、发,他都要亲力亲为,赔钱搭工夫,图个啥?姚铭说:“给大家送书送报时,我最高兴;看到大家喜欢这报纸,我非常开心!”
2 出门有“三小” 行善知多少
如果说姚铭编书办报是发挥特长,那么他时时处处做好事则是出于习惯。他出门有“三小”:装着小名片、带着小盒子、观察小事情。
姚铭的社会职务有十几个,但他的名片上只有姓名、地址、电话,加上 “日行一善 大爱无疆”的座右铭,还有两只紧握的友好之手,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他喜欢向别人递名片,是希望自己能帮助别人。
他出门总是带个小盒子,他说这是自己装烟灰或吐痰用的。
他出门在外,眼里总能看到事儿:楼梯上有烟头、废纸,他会拾起来;院里有垃圾,他会帮着清理;见到拉煤的,他会主动上前推一把;遇到抱小孩有些吃力的,他会帮人家抱一抱;下雨天见马路有积水,他会主动掀开窨井盖……
我说:“您这不成雷锋了吗?”他呵呵一笑说:“雷锋是我的同龄人,我跟他就是有感情,但比他有福。我脚上虽然长有骨刺,走起路来很疼,但我从来不会停下行善的脚步!我这样做很有成就感,身心愉悦,健身健脑,何乐而不为呀!”
3 三个办公室 忙得不觉老
姚铭有三个办公室:设在区文化馆的姚铭工作室,设在区关工委的办公室,还有一个是老乡会办公室。他笑称“退休后比上班时还忙”。
想想也是,光是写板报、办报纸、编书籍、搞讲座、宣传科普知识,已经够他忙乎的,何况还要直接参与关工委的工作。作为区文化市场监督大队大队长,他参与区网吧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从2004年至今,他不知进了多少次网吧,也不知挽救了多少个网瘾青少年!同时,他还要参与各种讲座和讲课,从事其他社会服务工作,每天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
姚铭却不觉得累,他说:“做社会服务工作比退休后养鸟种花、喂猫溜狗、打牌下棋要好,更比个别老年人聚堆儿发牢骚强多了。”
4 一二三四五 个十百千万
日常杂事太多,就得合理安排时间;心中目标太多,就得排个先后顺序。为此,姚铭制订了“一二三四五月工作法”和“个十百千万文化工程计划”。
“一二三四五月工作法” 即每月一次网吧检查,每月两天编辑报纸,每月三天检查邮政服务,每月四天编著书籍,每月走访五家邮政用户。其余时间他在干啥呢?一是出门办好事;二是每天阅报、摘抄,充实自己;三是因老伴残疾、儿子儿媳上班忙,他还要买菜做饭。他说:“如果义务工作与个人生活发生冲突,我就把个人的事放一放……”
他的“个十百千万文化工程计划”即“日行一善是心愿,编书十部心血换,百期报纸免费赠,工作室里会千友,万份书报广流传”。这是他退休时立下的“文化工程项目”,计划用20年时间完成,如今他已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姚铭活得充实,活得精彩,他的做法或许能回击那些“人生没意思,老来真没用”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