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牡丹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牡丹饼:传承千年的食艺奇葩
牡丹花会大事记
戏答元珍
◆牡丹花谚
二乔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4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牡丹传说
牡丹饼:传承千年的食艺奇葩
  牡丹入馔,古已有之,尤以盛唐牡丹饼为最。花开时节,赏国色牡丹,品素饼美味,也是一大乐事。

  成饼只送美人怀

  牡丹饼出现在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太宗时,宫廷御厨用新小麦粉及新鲜的牡丹花瓣和面作皮,以牡丹花蕊及时鲜果肉为馅,做成盛开的牡丹状,可以想象是何等鲜香诱人。

  当然,这样的美馔不是谁都能尝到的,只有皇帝及他身边的少数人,才能偶尔奢侈一把。武则天14岁进宫,成为太宗的才人,初时虽被赐雅号媚娘,却没有得到太宗多少宠幸,当然也很少有机会吃到牡丹饼。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病重,太子李治入侍,与武媚娘邂逅并产生了感情。一次,御厨做了几个牡丹饼,李治便悄悄拿给媚娘品尝。后来,杜牧写了一首诗《月夜西苑会友人》:“素月牵下银河水,明烛布上玛瑙台。牡丹不随东君意,成饼只送美人怀。”其中“成饼只送美人怀”,即指李治送牡丹饼一事。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驾崩,李治继位,是为高宗。按照惯例,太宗昔日嫔妃全部要去感业寺当尼姑,武媚娘不得不与李治分别。

  感业寺中,武媚娘度日如年,想起李治曾送给她的牡丹饼,分明是两人的定情物。花开时节,她便收集牡丹花瓣,加入大豆、枣肉等制作牡丹饼,以慰藉自己的心灵。

  一年后,高宗到感业寺进香,武媚娘被打发到后厨,不得与高宗相见。她想:“何不做一个牡丹饼奉给皇上?他见了就会明白我的心意。”

  果然,高宗一见牡丹饼,便知道武媚娘就在寺中,立即传做饼的人来见。朝思暮想的两个人,就这样因牡丹饼续上了前缘。唐代李商隐在诗中写道:“牡丹成饼何人事,传情媚娘运复来。素饼本无覆天意,机缘才是人心阶。”一年后,武媚娘在感业寺生下一男婴,就是后来的太子李弘。

  时令糕点牡丹饼

  高宗将武媚娘接回宫,不久立为皇后。因牡丹饼出自皇家,时人也称其为天皇饼。宋代词人黄庭坚在《渔家傲》中有“方猛省,无声三昧天皇饼”之句,说的就是牡丹饼。后来,武则天取代李唐执掌天下,定都洛阳。这位女皇十分喜爱牡丹,对带给自己好运的牡丹饼更是情有独钟。

  据《隋唐佳话录》记载:谷雨牡丹盛开时节,武则天率宫女游园,看到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心花怒放。她命宫女多多采下牡丹花朵,回宫后按照自己的设计,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取名“百花糕”、“牡丹糕”。这是一种香糯可口的点心,武则天除了自己品尝,还赏赐重臣近侍,笼络人心。

  唐时中日两国交往频繁,洛阳牡丹和牡丹饼的制作工艺都传到了日本,至今相延千余年,牡丹饼仍风行于日本民间。如今,日本民间制作的牡丹饼大小如小孩拳头,常作为茶点供家人或客人享用。

  北宋时,洛阳赏花习俗更盛,牡丹传播范围更广,还出现了一种类似牡丹饼的“东坡酥”,人们在赏牡丹时,要吃这种用牡丹花瓣做成的甜品。

  南宋吴自枚在《梦梁录》中记载,南宋定杭州为都城后,牡丹饼也随河洛地区的文化习俗传到杭州,苏杭的“金银炙焦牡丹饼”盛极一时,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时令糕点。

  据了解,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在,我市“中国烹饪大师”、优秀食品专家任全福先生制作的牡丹饼,一改面点制作以小麦粉为主料的传统工艺,代之以豆类粉为主料,再配以精选豌豆、红小豆、红枣、全脂乳粉、吉士粉等,馅中辅以精心炮制的牡丹花瓣,使这一传统食品芳香四溢,营养丰富;同时,口感也有质的飞跃,由传统糕点的干、酥、脆、硬变得酥、松、绵、软。牡丹饼的外形酷似牡丹花,更是雅致养眼。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