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曾说过:“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父教缺失的文化。”
在我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母亲绝对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父亲大多在外奔波忙碌,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屈指可数,通常只注重保障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几乎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亲子教育,而且历来有“严父慈母”之说,使得孩子更喜欢亲近慈爱温和的母亲,而害怕严厉深沉的父亲。
现代教育已经证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爱应当是均等的。现在有些男孩子由于跟父亲接触交流时间少,导致在性格形成过程中遗留了缺陷,脾气禀性像个小姑娘,遇事不坚强,动不动就哭鼻子,做事优柔寡断,因此有人喊出了“救救男孩”的口号,“父教”在家庭教育中的比重亟待提高。《三字经》里有云:“养不教,父之过。”足见父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父亲,必须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真诚交流,帮助他们指点迷津,做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导师。但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急躁,应当有耐心,让孩子觉得易于亲近,这样更有利于心灵之间的沟通。
父亲是孩子成长中最坚实的臂膀,当孩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抉择时,父亲应及时站出来帮助孩子指点迷津。父亲的爱和教导,将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次,作为母亲,也应当积极予以配合,共同引导、培养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父母应合力为下一代构建一种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两种不同方式的爱,诚如是,那么孩子们的性格、情感、意志力和思维方式才会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