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飞坐在轮椅上为参观者进行讲解。 |
|
近一个月来,每当天气晴好,洛阳博物馆里总会出现一个坐着轮椅的女子。她时而停在某件文物面前凝神思考,时而跟在讲解员后面仔细聆听,游客多时还会义务为游客讲解文物知识。她就是洛阳博物馆的实习志愿讲解员易飞。
坐着轮椅,在博物馆当志愿者
11日天气晴朗,上午10点半,44岁的易飞又“开”着“轮椅”从涧西赶到了洛阳博物馆。易飞的“轮椅”是用电动车和轮椅改装成的,走远路时,可以像电动三轮车一样“开”着走;不用电时,又可以像普通轮椅那样由人推着走。
“开”着轮椅从家到博物馆,易飞用了40多分钟,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现在是洛阳最美的时候,一路上看看花赏赏景,不知不觉就到了。”易飞的腿幼时因小儿麻痹而残疾,从那以后轮椅就成了她的“脚”。
洛阳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王荔说,一个多月前,她接到了易飞的电话,电话里易飞表达了想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的愿望,并说自己是一名残疾人。
“我们当时很犹豫,因为博物馆从没招过残疾人志愿者,也担心她的身体受不了!”王荔说。可易飞不死心,先后又打了3次电话。最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被她的诚意打动,同意她参加面试。3月8日,易飞顺利通过了第一场面试,成了一名实习志愿讲解员。
旁征博引,让解说更有特色
上午11点,易飞在博物馆第三展厅入口处开始大声讲解隋唐洛阳城的布局。随着讲解的深入,她身边的参观者越来越多。
易飞不时引经据典,语言也颇有诗意。说到古人用的枕头,她会脱口而出李清照的“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讲到唐三彩中的马,她又会提及陕西的“昭陵六骏”……
易飞现在的工作是网站英文编辑。自从残疾后,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学习了汉语言文学,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她还精通英语,会说日语,还会说四川话、上海话和陕西话。
洛阳博物馆给每名实习志愿者发了一份隋唐馆展厅的讲解稿,有30多页。易飞拿到手后,仔细阅读,又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把和展厅中文物相关的历史典故一一记录下来,以便让自己的解说更出色。
别出心裁的“工作服”
为了讲解得更好,易飞在博物馆里经常一泡就是一整天。她还专门设计了一件工作服——一件改良式的长袖旗袍,质地柔软,黑色的底上盛开着大朵的“洛阳红”,配上一件黑色蕾丝小披肩,看起来庄重典雅。
本月16日~20日,洛阳博物馆就要对易飞这一批实习志愿讲解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易飞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是残疾人,我有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讲解员!”易飞对自己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