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赞斌正在欣赏《诗说伊川》。 |
|
□记者 邓超 见习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赵怡 文/图
核心提示
在伊川县,有一名执著的古诗词爱好者。4年间,他遍访了家乡大大小小的古迹,搜寻了各类文献资料,收集到自先秦至民国间的461首诗词。这些诗词的创作年代跨越两千多年,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伊川。近日,这些诗词正式结集出版,取名《诗说伊川》。收集者宋赞斌说,书里凝结的是对家乡浓浓的深情……
1 【缘起】 古刹禅房墙上的意外发现
2008年夏的一天,宋赞斌开着自己的普桑,独自来到伊川县白元乡白元村探访古刹金山寺。当时,伊川当地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伊川“八大景”的评选,宋赞斌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采集散落在乡间的古迹名胜的信息。
离金山寺不远的山下有一间原来寺里僧人居住的禅房,房中一面墙上镶着几块碑刻,碑刻已被石灰遮盖,上面的内容难以辨识。
这几块镶在墙上的碑刻,乡邻中无人能说得清它的具体年代。宋赞斌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将碑刻清理干净。
“高峰乱木同云静,古寺寒泉共月清。金山自是灵秀地,闲来此处可偷生……”当一个个镌刻端庄的字显露出来,他不知不觉挨个念了出来。把几块碑文读完后他才明白,碑上刻的是咏金山寺的4首诗,作者分别为张瀚义、张瀚杨、张瀚仙和张如中。
碑上落的日期是“清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二月二十七日”,诗作者均为当时的官员。也就是说,这4首诗作于两百年前。
宋赞斌激动地拿出纸笔,将这4首诗抄录下来。“别的古迹里还会藏着诗吗?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首与伊川有关的诗词?”从此,宋赞斌的好奇心一发而不可收。
2 【搜集】 4年“寻宝”汇成一部家乡“诗词百科”
今年53岁的宋赞斌是伊川县水寨镇宋村人,他年轻时就很喜欢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组织过诗社,编印过诗歌杂志。诗社最鼎盛的时候,有100多名会员。
屈指算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已过去快30年了。他说,在白元乡金山寺无意中发现的4首古诗,又牵起了他和诗歌的缘分。
在寻访古迹途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宋赞斌,很快又有了意外收获——
江左镇杨窑村北的黄龙古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被破坏,目前只存下山门和配殿各一座。在破败的配殿的一面墙上,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存在已久。宋赞斌照样辑录了下来。
这是一首《唐多令·咏黄龙寺》的词:黄龙寺外立,黎民苦涂炭。驰骋沙场数十年。待得全国解放日,扩寺院,睹尧天……词后署“八路军王飞书”。
江左是革命老区,曾是八路军皮定均部1944年前后抗日救国的活动区域,也是伊川抗日县政府的根据地。这个叫王飞的人到底是谁?宋赞斌后来在江左当地遍访村民,都没有结果。但这一匆匆留下的墨宝,仍能让后人感受到抗日志士赴死抗敌的豪情和对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
除了从当地古迹中搜寻,宋赞斌还“撒大网”——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找“宝贝”。
《全唐诗》、《全宋词》、《全宋诗》、《文彦博评传》、《富弼家族墓志》……在堆积如山的大部头中,他睁大眼睛一页一页寻找着家乡伊川的痕迹。逐字逐句地谨慎校勘、一丝不苟地钻研考证……他记不清自己熬过多少个夜晚、为一字的正误多少次奔走求教。
李白、杜甫、王昌龄、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邵雍、司马光……如此多的文豪大家,带着自己留下的与伊川有关的诗词,一个接一个从历史中走来。
一晃4年过去了。宋赞斌说,随手抄录的文稿越来越厚,汇成了一部家乡“诗词百科”,而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越来越深,更为家乡感到自豪。
3 【愿望】 让家乡人都知道家乡历史并引以为傲
“收集到的461首诗词里,说的都是伊川的山水古迹、淳朴民风或诗人在伊川悠闲舒适的生活。”宋赞斌介绍,其中最古老的是《诗经·小雅》里的一首《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这说的就是伊川南部的九皋山”。
经过十易其稿,最终出版的这本《诗说伊川》里,461首诗词按照伊水、伊阙、鸣皋等主题被分成了9个篇章,宋赞斌还在每首诗词后标上了作者简介、内容注释和自己的搜寻过程。
在近日召开的《诗说伊川》出版研讨会上,伊川县文化部门负责人评价说,这本书是目前有关伊川的最全的古诗词集,是一串用古诗词编成的“珍珠”,其中所付出的工作量“令人吃惊”。
宋赞斌说,《诗说伊川》将免费赠送给伊川县当地图书馆和各中小学校。“这本书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回报,我希望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晓得家乡光辉灿烂的历史并引以为傲。”在书的《后记》里,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