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伯年 作 |
|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秀韵多姿,被视为“国色”、“花王”,是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不仅反映了历代国事的兴衰,还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历代花鸟画家多擅画牡丹,不少山水、人物画家也喜画牡丹,有的还成为画牡丹的名家。
牡丹入画是在南北朝时期,最早见于唐代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杨子华是北齐世祖武成帝高湛时的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一向被认为是牡丹圣手、御用画家。唐代李绰的《尚书故实》说杨子华“画牡丹处级分明”,并称“子华北朝人,则知牡丹花亦已久矣”。在这之前,牡丹为野生状态,几乎不为世人所知。
牡丹被视为富贵的象征,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是在唐开元年间。《广群芳谱》三十二卷云:“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当时的长安在春季常有斗花之举,戴插奇花,竞以夸胜,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花最为文士与仕女所喜爱。这一风尚的形成或许与当时生活安宁、国力强盛有关,也或许与唐王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有关。画牡丹的风气大抵盛于此时。唐德宗时期周昉画的《簪花仕女图》中,五个体态丰腴的贵妇人发髻顶上各插一朵牡丹花,旁边宫女所执纨扇上也绘有牡丹,设色清丽,表现不凡。这是牡丹画作最早传世的作品。可见这时牡丹不仅是贵妇人的重要装饰,还是刚刚独立的花鸟画科的重要题材。中唐时已出现专画牡丹的画家,如边鸾、冯绍正、于锡、刁光胤、殷保容等。边鸾是唐以来最杰出的花鸟画家,画牡丹在当时颇有名气,并开画折枝牡丹的先河。
五代时,牡丹在著名花鸟画家手中得到极大的繁荣。后唐花鸟画家滕昌祐画有多幅牡丹,因其字胜华,被称为“胜华牡丹”。其所绘的《牡丹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传世最早的专画牡丹的画,雍容华贵至极。吴越画家王耕以擅画牡丹闻名,传说他将牡丹画于扇面上,竟招来蜂蝶纷飞,可见其画艺之精,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这一时期擅画牡丹的还有南唐的徐熙、后蜀的黄筌和于竞、王畊等。尤其是徐熙和黄筌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徐熙的牡丹画在宋代时价格已颇高,李清照夫妇因无钱购买他的一幅牡丹图,而“相向惋怅者数日”。黄荃,《宣和画谱》收录其牡丹画作十六件。他一生在皇家画院服务,为迎合宫廷口味,其画法细腻逼真,设色浓艳,富丽堂皇,与“徐熙野逸”相对比,被称为“黄家富贵”,形成了北宋两大花鸟画流派,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宋代牡丹冠压群芳,洛阳牡丹天下第一,牡丹画亦随之兴盛,并成为独立画科。黄筌的儿子黄居宝、黄居寀都擅画牡丹。尤其是黄居寀,不仅保持了“黄氏之风”在皇家画院近百年的统治地位,而且是个多产的牡丹画家,《宣和画谱》收录他的牡丹画有四十件。徐熙之孙徐崇嗣长于画草木禽鱼,善继先志,绰有祖风,不用描写,只用丹粉点染而成,号“没骨牡丹”,成为牡丹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元代民族矛盾激化,生民难以安居,牡丹种植凋敝,牡丹画作数量也锐减。
明代对思想文化控制很严,致使人物画和社会风俗画衰弱,花鸟画却得到了大发展。牡丹画创作以写意水墨为主,工整艳丽的画作也相当盛行。明代前期的牡丹画作以吕纪的最为有名。他的画虽因过于工整艳丽,为明代文人所不欣赏,但并不影响他在画史上的地位。明代水墨写意画始自沈周,在陈淳和徐渭手中又进一步发扬光大。现藏南京博物馆的《洛阳春色书画卷》是陈淳57岁时的力作。明代后期,号为青藤道士的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用泼墨法画牡丹,是他的一大创举。他的牡丹画大笔写意,淋漓尽致,独具标格,一扫前人呆板造作之风。
清初,以恽寿平为代表的没骨花卉画开一代画坛新风。恽寿平是清代画牡丹最多的画家,因此,他的传世作品也以牡丹画为最。他42岁时作的巨幅绢本《牡丹富贵图》,43岁时作的《国香春霁图》、《二色牡丹图》,是其没骨写生花卉的杰作。
清末兴起的“海上画派”是近百年绘画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画派,源起赵之谦,盛于任颐(字伯年)、吴昌硕。任伯年的牡丹画多巧趣,能以勾勒、泼墨、细笔、阔笔掺用,挥洒自如,生动而有神韵。现藏天津美术学院的《牡丹双鸡图》,画面辉煌灿烂,令人目眩神迷。吴昌硕,号缶庐,年少任伯年五岁。他的牡丹画气势磅礴,《牡丹图》、《富贵眉寿》、《贵寿无极》等都是匠心独运的精绝之作,在一幅画上,诗、书、画、印四者都能配合得宜,达到艺术上的完美结合。吴昌硕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影响极大,齐白石非常佩服他,写诗道:“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近代喜画牡丹并卓有成就的画家,有于非闇、齐白石、张大千、王雪涛等。
牡丹国色天香,无论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浓妆淡抹总相宜”。新的时代,祈盼画家用丹青妙手,绘制出牡丹更美的画卷,再续民族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