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8版:国内·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零择校”:口号落地有多难?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4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零择校”:口号落地有多难?
——杭州公办小学初中“零择校新政”追踪
  绘图 雅琦
  □新华社记者 余靖静

  核心提示

  杭州市最近宣布,公办义务教育完全按学区招生,为实现“零择校”目标,当地市民称之为“史上最严格的择校限制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择校风”盛行的背景下,杭州宣布“零择校新政”底气何来?“零择校”新政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冲击?如何避免“零择校”流于口号?围绕一系列疑问,新华社记者追踪调查。

  1 择校成了“拼家长”,杭州首踩“刹车”

  “老百姓最不满的就是以权择校、以钱择校。”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处长蒋锋说,公办小学和初中择校,一直被称为阻碍教育公平发展的顽疾,而择校的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据一些家长介绍,在杭州,要拿到一个公办学校名额,“标准价”是小学2.5万元、九年制学校3.5万元。但光出钱没用,关键得托关系。上小学、升初中被形容为“拼家长”游戏:“考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杭州一所公办名校校长坦言,因为择校生比例不断上升,为了保证“小班化教学”,学校不得不增加班级数量。公办学校本就该服务于附近居民,递来的那些择校“条子”有违教育公平,但学校要服从相关部门管理,参与各种检查评比,“我很纠结”。

  当地教育部门一些工作人员也向记者抱怨,在来“拉关系、递条子”的家长中,有些人不仅择校,还要择老师,甚至择座位,简直是择无止境。

  “择校是一条极易滋生腐败的灰色通道。”蒋锋表示,从前由于教育缺钱等原因,择校被默认;如今实行绩效工资,各县区对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完全可以关闭这条通道。

  为此,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全面推行公办小学初中“阳光招生”,考虑到政策的推行难度,目标定为“把择校率降到5%以内,或者大幅下降”。

  蒋锋透露,杭州市教育局在内部讨论时,有人曾提出想保留5%的择校空间,“但一般老百姓也享受不到这些名额。不如一刀切,一个不留”。

  记者发现,杭州提出“零择校”,其底气是此前已力推名校集团化等举措,使教育资源分配实现了相对均衡。据介绍,截止到2011年,全市优质义务教育覆盖面超过75%,有些区超过了95%。

  2 禁了公办择校,民办择校大热

  今年公办学校还未招生,“零择校”新政尚待检验。但记者近日从杭州15所民办小学招生的火爆现场看到,这一新政还没有让家长们放下精神重压。

  4月14日是“零择校”政策出台后的首次民办小学招生,杭州教育部门曾预估,因为公办关闭公办择校通道,民办学校报名可能“水涨船高”。但现场的热度还是令人意外。多所学校创招录比新高,有的学校甚至接近13∶1。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接受报名14日上午8点半开始,但早上5点,就有家长来排队。由于人多,学校不得不仿照上海世博会,在校内用绳子拦起曲折回复的多层“S”形通道。但“长龙”依旧延伸至校外几十米。原定半天的报名时间不得不延长为一天。不少孩子在三四位长辈的陪同下参加人生中的第一次面试。

  校长娄屹兰告诉记者,由于报名人数多,为避免未被录取学生的家长质疑其公正,学校首次从大学请了“外援”来做面试官,并准备了多套测试题供现场抽取。

  在现场,一位带儿子来面试的父亲说,公办名校的最大优势在于好生源,有能力择校的孩子多来自环境好、重视教育的家庭。“零择校”后这个优势就没了。

  另一位带着女儿来面试的80后母亲说,挑选学校不能光看眼前,听说民办小学的名校有一些名额能直升高一级的名校。虽说公办免费,民办学校的费用一学期在五千元左右,但上好学校最重要。

  在当地的网上教育论坛上,从“零择校”新政出台起,相关帖子便层出不穷。有热心家长提供民办名校历年面试题的攻略,不少家长则写上“面试经”。一位孩子没被录取的家长感叹:“强烈的挫败感……孩子兴趣班去的太少,没有报名思维训练、阅读类、英语类的。”另一位母亲的观后感是:“看得我压力很大,十万个不愿意强迫女儿学前就背上学习包袱,但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屈服。”

  对于这一动向,蒋锋担忧地表示,“考试效应”极有可能传递到学前教育,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不“拼家长”,改拼“早教”。

  民办学校杭州大关小学以艺术特长培养见长,今年实际招录比超过10∶1。校长金英再三表示,学校不想对外传递招生即考试的信号,学校关注报名孩子对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天赋,但不是考察技能,否则幼儿园小朋友又要受苦了。

  3 “强制不择校”何时变成“理智不择校”?

  针对杭州“零择校新政”能否落实,各方面看法不一。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说,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硬件软件都公平,“零择校”才是理智的,而不是强制的。

  西湖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陈为民认为,杭州推行公办初中小学“零择校”,背后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现实支撑。但也要看到,只有家长们的择校意愿下降了,“择校热”才能真正降温。

  一些家长坦言,可以预见,杭州关闭公办择校通道后,购买学区房将成为更大的热点。

  对此,杭州多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认为,与“特权择校”相比,通过购买学区房择校是一种进步,因为其用市场化手段,避免了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但也容易变成一种金钱比拼游戏,变成另一种不公平。

  刚刚回国的杭州市民黄恒说,国内满目可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忖之下,颇有疑惑。对孩子来说,未来的输赢如何定义?起跑线到底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用奥数、艺术特长把起点悄悄向前挪动的人,不为破坏了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共存的社会契约而惭愧么?

  “治理择校乱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治本之举包括:一是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义务教育法定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扶持发展一批民办学校,满足群众多样性教育选择。四是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让每个初中学生有公平选择机会。”

  据悉,为了让“零择校新政”落到实处,杭州教育部门表示将接受社会监督。如发现与择校相关的变相乱收费,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相关链接

  遏制“择校风”

  武汉中小学教师轮岗

  □据 新华社

  近日,一则关于“武汉中小学教师同一学校任教不得超过6年”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由于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师资等方面存在差距,武汉市的中小学被家长们分为三六九等,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名师的中小学也成为争抢的“香馍馍”,“择校风”屡禁不止。

  “择校实质上是择师。”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名师多数集中在名校。此次武汉市教育局推行教师轮岗制度,希望借此解决择校问题,促进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盘活师资。

  武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解释,教师任教满6年是交流条件之一,而不是指所有任教满6年的教师一定参与交流。“教师交流不会拖垮名校。”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此举是让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达到高水平的均衡,绝不是将‘一杯好茶变成两杯白开水’。教师交流不是全员流动,是一种‘稳定+部分流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