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唐·李正封 | |
牡丹之入诗,浩如烟海。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共有130多人写下500多首牡丹诗,著名诗人几乎都有吟咏牡丹之作。他们或吟牡丹的馥香,或诵牡丹的美艳,或直抒胸臆,或借物言志,多方面记述了牡丹的丰姿浓彩。唐宋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所创造的醇厚隽永的艺术美,加深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影响着国人对牡丹的审美情趣。
唐宋诗歌中对牡丹吟咏最多的,当为一个“香”字。
咏牡丹花香的诗,以初唐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为有名。天香,特异的香味,指牡丹的香为天上所传,把牡丹花香推向至高的地位,使其他花卉望尘莫及,亦成为后人赞颂牡丹的千古绝唱。
唐宋诗歌中对牡丹花香的感受,因诗人而异。唐代王建的《赏牡丹》道:“香逼苓菱萎,红烧踯躅枯。”说的是牡丹香气本缥缈,诗人却赋力,迫使苓菱花萎蔫。唐代李山甫的《牡丹》云:“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异香来自天上,况且既非一阵,又非一股,而是充满诗意的“一片”,使人仿佛可以触摸。
也有诗人称牡丹之香为冷香、馨香、素香的。唐代薛能的《牡丹》云:“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宋代傅察的《李良宠示牡丹长句谨赋三首》其一则:“定知不是无情物,为有真香暗度频。”唐宋诗人把牡丹花香咏遍,不禁慨叹“总领群芳是牡丹”、“独占人间第一香”。
唐人的审美情趣使其对雍容华贵的牡丹情有独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令牡丹的娇艳妩媚达到极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望断肠”、“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天上人间,瑶台月色,飞燕新妆,杨妃倚栏。李白用花团锦簇般的语言,既描绘了牡丹的风姿秀色,又不露声色地将杨贵妃喻为天女下凡。美人名花融为一体,牡丹由此名声大噪。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为官长安,几起几落,晚年辞官定居洛阳,死后葬在龙门伊阙香山,对牡丹情有独钟,咏牡丹的诗颇多。他在《牡丹》中写道:“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诗人称赞牡丹,把牡丹与美女西施相提并论。唐代罗隐《牡丹诗》云:“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栏干。”
罗隐诗中采用拟人手法,明写杨贵妃的娇惰倚栏,实则把夕阳西下,虽有疲态却别有美艳丽姿的牡丹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美女最著名者,前有西施,后有杨太真。用西施和杨太真的美艳来比喻牡丹花的娇艳,可见再无花卉能出其右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牡丹以色丹者为上。”唐宋时称魏紫为王,姚黄为后。但是,白牡丹因其洁白无瑕、冰清玉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著《洛阳牡丹记》,是一部带有文学色彩的园艺学著作,对牡丹研究颇深。他的一首《白牡丹》清新可喜:“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暖风庭面倒银杯。”作者以蟾蜍代指月亮,连同白雪、洁玉、银杯一起比喻白牡丹,但除诗题外,可谓不着牡丹一字,尽述其冰姿玉骨。
诗歌本为抒情生。许多唐宋诗人不仅能形神兼备地描绘出牡丹的风韵,还利用牡丹比兴寄托,抒发胸臆。
牡丹抒情诗中,既蕴涵着诗人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浓缩着他们的相思之情。“唯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在《题开元寺牡丹》中,终生布衣的唐代诗人徐凝表达了对时任中书舍人的白居易的崇敬和期待。“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在《红白牡丹》中,唐代吴融流露出淡泊宁静这一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远惠奇花自洛城,吟观醉赏动乡情”,在《谢留守王宣徽寄花》中,宋代文彦博睹物伤情,寄托了对西京洛阳的思念。
诗言志。唐宋诗人在欣赏牡丹、爱惜牡丹、赞扬牡丹的同时,也借用牡丹申述心志,唱忧疏恨。
面对美丽的牡丹,既有唐代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红牡丹》),借花抒发怀才不遇的忧伤,又有白居易“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牡丹》),以花自喻,对虽有芳名却不为所重、遭人冷遇的不满。但是,诗人们并未只停留在个人的恩怨和进退上,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和揭露社会问题。
唐代卢纶在《牡丹》中写道:“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不惜重金购买牡丹,栽植皇宫之内。豪门贵族上行下效,追求耳目欢愉。面对挥霍无度、虐及生民的朱门贵胄,忧国忧民的诗人不禁拍案而起,发出声声呐喊。白居易在《买花》中就曾表达了“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愤慨,并疾呼“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爱国志士更是以花述怀。南宋诗人陈与义历经战乱,流寓江南,阳春三月,面对牡丹燃起对家乡洛阳的思念,忧国之情油然而生:“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其同代诗人陆游也在《赏小园牡丹有感》中慨叹:“雒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诗人由于怀念洛阳和陕西洛川的巨株牡丹而引发对国土沦丧、古都遭劫的哀伤,从而表达了愿意带兵北伐、光复故土的强烈愿望。
唐宋牡丹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不仅让我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了解其中所蕴涵的审美价值,而且其作为牡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还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