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是远近闻名的樱桃种植专业村,全村有3000多亩樱桃。每年四五月,前往观赏樱花、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
每逢这时,你都会见到身着统一服装的农村妇女“导游”,她们穿梭在游客中,义务为游客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她们有个亲切的名字,叫樱嫂。
今年36岁的李丰玲就是其中一员。
从留守妇女到义务“导游”
“尊敬的游客,欢迎您到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在这里,您能欣赏到满山遍野的樱花,享受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近日,记者随着一批游客走进礼河村时,李丰玲立即上前迎接,并介绍道。看那娴熟的样子,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她是专业导游。
几年前,李丰玲是个名副其实的留守妇女——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和两亩樱桃园。
2010年4月,新安县举办了第一届樱桃节。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村里决定在本村招聘一批25岁~40岁的女性义务当“导游”。
“‘导游’是弄啥的?咱们也能干‘导游’?”李丰玲和几个妇女对“导游”很感兴趣,便报了名。
按照仪表好、口才好、品德好、熟悉县情和有种植樱桃经验几个方面的要求筛选后,李丰玲成为首批15名樱嫂之一。
想当樱嫂,要学会微笑只露6颗牙
“导游”要负责接待游客,这就要求樱嫂们必须学习礼仪。为此,村里还专门从市里请来了礼仪老师。
不向外地游客说方言、不能像以前一样哈哈大笑、微笑时要露出6颗牙齿……这些都是常年在村里留守的妇女最头疼的课程内容。“太难了,一学普通话大家全笑了,自己听着也想笑。”李丰玲说。
为了学好礼仪,她每天给孩子做完饭就对着家里大衣柜的镜子练微笑、练说话。有时候,她也会找到别的樱嫂,两个人面对面微笑、说普通话,互相指出不足。
“俺掌柜的(丈夫)回来看到后,说我快练成神经病了。”李丰玲笑着说。
“礼河村位于磁涧镇政府北2000米处,有着‘三岭夹两沟’的独特地理优势,为樱桃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你看,这边种的是‘早红宝石’,那边是‘红密’……”李丰玲向游客讲解道。(上图)
“你懂的知识还不少,以前学过吗?”有游客问。
“这些都是背会的,不能游客一问俺啥都不知道。”李丰玲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关于县情、乡情和樱桃种植方面的知识。她说,接待游客任务少时,她就坐在樱桃树下,拿出本子背诵上面的知识。
想当樱嫂,还要懂樱桃
带着游客在樱桃园经过,遇到有拦路的树枝时,李丰玲都会小心地将树枝拨开,等全部游客过去后,再将树枝归位。
李丰玲说,第一次当“导游”时,向一拨游客介绍完情况后,她接到任务去接待下一拨游客。第二天,到游客参观过的园子一看,她顿时傻了眼,地上散落着很多树叶和树枝,由于一些游客不熟悉采摘方法,让樱桃树受了“伤”。
樱嫂不仅要负责向游客介绍美丽的景色,在樱桃采摘期间,还要负责帮助游客采摘樱桃,指导游客采用正确的方法采摘。李丰玲说,有的樱桃特别红,很好看,但是有一点点酸,年轻游客喜欢吃;有的樱桃是黄色的,但比红色的要甜,老年人喜欢吃。“这些我们都要向游客介绍。咱农村人嘴笨,不知道该咋介绍时,就去摘几个又大又甜的樱桃给他们。”李丰玲说。
义务当樱嫂 累并开心着
“那棵树上樱花开得非常漂亮,你俩到那里,相机给我,我帮你们拍张合影。”李丰玲向一对老年游客说。一路上,李丰玲和游客们有说有笑,高兴之余,她还将樱嫂们围绕樱桃产业发展编的快板书说了出来:“三岭夹两沟,到处绿油油。全是摇钱树,樱桃挂枝头……”
旅游高峰期间,每天7时30分签到,一天马不停蹄地在几千亩的采摘园中奔走,接待一批又一批游客,一天只吃两顿饭,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但樱嫂们却做得十分认真。为什么?
“是很累,但是也很开心,我们收获了快乐,长了见识,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李丰玲回答。
“有她们带队,游客多了,采摘也规范了,我们很放心。”樱桃种植户尤老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