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牡丹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牡丹之约
根植河洛 香飘海外
乌龙卧墨池
我陪母亲看牡丹
◆牡丹诗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5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牡丹传播
根植河洛 香飘海外
□记者 张广英
  甲天下的洛阳牡丹,千百年来不断向外传播,甚至香飘海外。现在世界各地种植的牡丹,或多或少都流淌着洛阳牡丹的“血液”。

  中国牡丹,源自洛阳

  众所周知,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的重要发源地。

  隋炀帝时,野生牡丹进入洛阳西苑,开始了人工栽培的历史。唐代,洛阳花师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异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洛阳牡丹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欣赏价值也越来越高。

  到了北宋,洛阳牡丹甲天下,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牡丹推崇备至,“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是对此的生动写照。牡丹被赋予浓厚的文化色彩,甚至成了人们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无论京官外地赴任还是商人他乡奔波,都会带几株牡丹植于寓所,以慰乡情。就这样,花大色艳、富丽端庄的洛阳牡丹逐渐传播到了四面八方。与此同时,一些外地牡丹也被移至洛阳进行人工栽培,然后引种到各地,牡丹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南宋时,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转移,四川天彭(今彭州)牡丹日益兴盛,因该地牡丹大多出自洛阳,因此有彭州牡丹“小洛阳”的说法。明代安徽亳州牡丹盛极一时,清代山东曹州(即今菏泽)牡丹取代了亳州牡丹的地位,其中不少牡丹品种也是出自洛阳。除此之外,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广东韶关乃至东北地区等都引种洛阳牡丹,在当地掀起了种植热潮。

  世界牡丹,出自中国

  唐代,牡丹已开始向海外传播。现在,海外牡丹栽培面积最广、数量最多的,当属我国的近邻日本。

  早在公元8世纪的唐朝开元年间,牡丹便随中国文化传入了日本,起初被植于寺庙,后来传播到民间,深受日本人民喜爱。随着中国牡丹品种的不断输入及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牡丹文化也逐渐渗入日本文化,使牡丹在日本群花中有了很高的地位。长期以来,日本许多城镇广植牡丹,如东京的阿部牡丹园、奈良的石光寺及须贺川牡丹园、冈山牡丹园、岛根中国牡丹园等,园艺品种达数百个。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17世纪至18世纪航海业的发展,牡丹作为刺绣和瓷器图案的重要内容,也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起初,他们认为牡丹和中国的龙、凤一样,只是图腾,并非真实存在的东西。

  166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来到中国,看到盛放的牡丹并进行了记述。一个世纪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约瑟夫·班克斯读到了这些文字,并看了许多中国画,对牡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87年,有人将在广州收集的牡丹植株送到邱园,其中一株于1789年开出了高度重瓣的粉红色花,有些历史文献称之为“粉球”,这便是最早踏上欧洲大陆的中国牡丹。

  1802年,希望号轮船又载着一批中国牡丹到达英国,其中一株在1806年开出白中泛粉的单瓣花,花瓣基部的紫红色晕十分醒目。这是带有紫斑牡丹血统的一个品种,后来从该品种收集种子、培育幼苗,这可以认为是欧洲繁育牡丹的开端。

  19世纪下半叶,适应欧洲气候环境的牡丹品种群逐渐形成,这些品种和传统中国牡丹一样,都是高度重瓣,花头下垂,有“叶里藏花”的特点。

  美国开始栽培牡丹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中国牡丹已传入20多个国家,其中日、英、美、法、德、意等国的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较多。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