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在陪刘荣华。 |
|
核心提示
7年前,突如其来的病魔让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白马社区的刘荣华从一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变成了植物人。面对这个巨大的打击,刘荣华的家人没有放弃,他们用爱唤醒了“沉睡”的刘荣华。
1 勤劳能干的她突然成了植物人
刘荣华今年65岁,7年前患重病。
近日,我们来到刘荣华家中,见到了和她共同抗击病魔的家人。
见有人到来,躺在床上的刘荣华将眼珠转向门口,并时不时地眨眨眼。我们走上前给她打招呼,可她只能将头稍稍动一下,偶尔“哼”一声。刘荣华的爱人莫守义告诉我们,这是刘荣华在努力向我们打招呼。
看着爱人现在“动弹不得”的模样,莫守义说,生病之前,刘荣华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勤快人。“我连饭都没做过。”莫守义说,他家的大小事全靠刘荣华一人操持,他从来没有操过心。
2001年底,身体一向健康的刘荣华出现头晕、恶心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吃过几次药后,这样的“感冒”仍时不时发生。2004年11月的一天,刘荣华的病情加重,左眼突然看不清楚东西。
由于一直查不清楚病因,刘荣华的病情急速恶化。在解放军150医院医生的建议下,莫守义一家于2005年春节前夕,带着已经失去意识的刘荣华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经过数次检查及多名大夫的诊疗,刘荣华被确诊为脑室主静脉畸形。据刘荣华的主治医生介绍,该病症在全国都十分罕见,并且目前尚无根治良方。
刘荣华的儿子莫乐向我们解释说,脑室主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年龄越大,主静脉的畸形程度就会越大,在这过程中,患者就容易因各种原因出现脑室内颅压过高的情况。这样一来,就可能影响患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处神经,使患者变成没有知觉、意识的植物人。
莫乐说,虽然事先他们已做好心理准备,可听到这一消息时,全家人还是呆住了。
由于另一种治疗方法过于冒险,全家人商量过后,决定采取较为保守的治疗:通过手术,在患者头部引出一根管子,用物理方法来降颅压。这就意味着,他们将要长期护理一个有可能不会醒来的植物人,以等待更好的根治方法的出现。
2 照顾病人,一家老小齐上阵
在北京做完手术后,家人带着已成为植物人的刘荣华回到家。从此,刘荣华开始了靠输液维持生命的日子。
早上擦身洗脸、每隔三四个小时翻一次身、随时查看身下的尿布……每天,一家人都要重复这些工作。为了照顾好刘荣华,从没下过厨房的莫守义学会了做饭。而每天要上班的莫乐也来不及照看年幼的儿子莫凡麟,每天一下班就去照顾母亲。在家人的细心照顾下,躺在床上7年的刘荣华竟没生过一次褥疮。
全家人的辛苦在2007年冬天出了“成果”。
那天,刚下班的莫乐正陪在母亲身边,突然,听到几声“呜呜”的声音。仔细查看后,莫乐吃惊地发现,这个声音竟是从母亲嘴里发出来的。
家人的照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刘荣华的颅压已渐渐下降,一些基本意识及部分基础功能也逐渐恢复。
“这比听到孩子第一次叫我爸爸还高兴!”莫乐说,当天晚上,全家人非常激动。征求过医生的意见后,莫乐当即将母亲手上的输液管拔掉,小心翼翼地给母亲喂了一口稀饭。
之后,全家人期待着刘荣华好转,由于刘荣华的吞咽功能已恢复,退休在家的莫守义又增加了一项任务——给爱人“开小灶”,并喂她吃饭。
不光是大人忙活,莫乐的孩子,已经11岁的莫凡麟也“不甘落后”,主动要求加入照顾刘荣华的队伍。每天放学回家,莫凡麟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刘荣华床前,帮她翻身、陪她说话。
3 乐观的一家人感动众邻居
看着年过半百的莫守义每天守在家中伺候爱人;看着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今年才30多岁的莫乐已忙得长了白发;看着小小年纪的莫凡麟聪明、懂事,邻居邹国玉十分心疼。
“我们院里好多人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邹国玉说,开始,大家同情刘荣华一家,可7年过去了,大家开始佩服这一家人,他们的乐观和坚持让人感动。
说起这些年来的经历,莫乐说,从开始到现在,他和家人都没有想太多,只是一心想照顾好母亲,将母亲的病慢慢治好。“其中当然有很多辛酸和艰难,但所幸母亲醒来了。”莫乐说,对于未来的日子,他和家人更多的是希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