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2版:综合·要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市摘得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荣誉称号
国家图书馆收藏 我市科学家杨先健手稿资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5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国家图书馆收藏 我市科学家杨先健手稿资料
为该馆收藏的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家手稿资料,部分资料“价值无可估量”,对补充该馆科学家手稿收藏“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常丕军为杨先健的夫人王佩薰(右)颁发捐赠证书。
  □记者 孟国庆/文 高山岳/图

  本报北京讯 昨日上午,杨先健先生手稿资料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举行。我市已故科学家杨先健的家人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杨先健手稿资料共计191种3137册(件)。据悉,这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家手稿资料。

  杨先健生前就职于中汽工业工程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他1929年生于湖南长沙,1953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结构专业,长期从事工业及民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与研究,在特重型锻锤基础、特大型压力机基础、大型高精度半消声室的屏障及并联隔板、环境振动控制的隔振系统、地面环境振动衰减计算及隔振计算等领域卓有建树。

  杨先健独创的计算地面振动衰减的“杨氏公式”,被列入国家标准及大学教材,至今仍为世界工程振动界广泛使用。他先后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及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并于1989年被原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是我市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

  2010年10月,杨先健因脏器衰竭去世。其家人决定将其遗留的大量手稿和图书资料,捐赠给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鉴于杨先健在建筑结构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决定收藏其全部手稿资料。经过1年多的整理,杨先健保存的191种3137册(件)手稿和图书、期刊资料,于今年1月5日运抵北京,并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常丕军说,国家图书馆此前收藏的多为近现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化名人及历史人物的手稿,其中以社会科学家居多。自然科学家的手稿此前仅有詹天佑、茅以升等寥寥数人,且均为部分收藏。

  常丕军说,杨先健的每套工程手稿从初稿、改稿、定稿到最后的出版稿都保存完整,往来信件、参考文章、期刊、剪报等资料也随附其中,全面反映了作者每个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思路;其所藏部分期刊为国家图书馆所缺藏,“价值无可估量”。整批资料数量巨大、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对补充国家图书馆的科学家手稿收藏“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国家图书馆下一步将对这批资料进行整理编目,使其尽快与公众见面。

  (相关报道详见今日A17版)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