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大谷关:山树苍郁景色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5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八关系列之(3)
大谷关:山树苍郁景色秀
□记者 张广英 文/图
  大谷关已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
  大谷关,又名太谷关,设于东汉末年,是汉魏洛阳故城的南大门。该关遗址位于偃师市寇店镇水泉村,附近有水泉石窟,风景秀美。

  洛阳城南有大谷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任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设八关拱卫京师洛阳。大谷关为当时所设八关之一,并在之后作为一个重要关口长期存在。

  大谷关遗址位于今偃师市西南的寇店镇水泉村。东汉时,张衡在《东京赋》中以“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盛赞洛阳形势;晋朝陆机也在《洛阳记》说:“大谷,洛城南五十里,旧名通谷。”可见大谷位于洛阳汉魏故城正南方向,大谷关是古代洛阳的南大门。这里沟壑纵横,战时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不过,大谷关的名称历来并不统一,还有很多人称其为太谷关。如《三国演义》第六回,曹操叹曰:“诸将固守成皋,拒廒仓,塞辕、太谷,制其险要。”其中“太谷”即指大谷关。对此,我市著名学者徐金星先生说,古代“大”、“太”通用,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如《后汉书》中写大谷关,《资治通鉴》中写太谷关,两者都是权威著作,指的都是这个地方,并无对错之分。

  在古代,大谷关是洛阳通往南阳、汝州、许昌等地的重要关口。据《三国志》记载,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长沙太守孙坚进兵大谷,讨伐董卓。董卓与孙坚战于汉帝诸陵间,后败走渑池,孙坚进入洛阳。《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设计赚曹爽”的故事也与大谷关有关:曹爽陪魏明帝曹睿的儿子经大谷关到山南的高平陵上坟,被司马懿用计夺了军权,最终丢了曹氏天下……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爆发,京师洛阳陷落,不少士族、百姓通过大谷关踏上避乱南迁之路,他们成为后来闽南人和客家人的前身。

  到了近代,大谷关几度沐浴战火,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如1926年军阀混战,豫驻军岳维峻部被吴佩孚击败,溃兵数团于大谷关遭民团截击,数百人丧生;1944年,皮定均率部在大谷关抗击日军,偃师、伊川“边区自卫队”在队长马怀珍的带领下,在水泉村与日军多次作战。

  如今,大谷关原来的建筑早已不存,而大谷关故道几经修筑,已成为偃师至伊川的交通要道,两边遍布村庄、树木与农田,路况良好,畅通无阻。

  上个周末,我来到寇店镇,向南走过有大谷关“北大门”之称的马寨村,就到了群山环绕的水泉村。谷中流淌着淙淙溪水,几名年轻女子在溪中洗衣,老人则三三两两在桥头树下乘凉。一位老人得知我来看大谷关,说:“没错,就是这里。水泉村南北长十几里,有24个自然村,都分布在这条谷里。出了水泉村再往南走就到了伊川县吕店乡的拉马店村。”

  旁边另一位老人说,虽然大谷关遗址在这里,但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倒是路东边师家自然村后的万安山上有水泉石窟,相当有名,值得一看。

  水泉石窟布局奇

  根据老人的指点,我从路东一条小路上山,没走多远就看到了隐藏在这里的水泉石窟。石窟不大,刻在万安山一处断崖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水,离公路很近,周围树木茂盛,有20余级台阶通向窟门。

  这是洛阳石窟群中较为重要的北魏佛教洞窟,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损毁较为严重。为了加强保护,石窟门口安装了铁栅栏,平时上锁,钥匙在义务保护石窟多年的师家村民师广耀(音)手中。“他去山上割油菜了,这会儿石窟没有开门,不过在外面也能看到,你去看吧。”一个村民热心地说。

  果然,站在水泉石窟门口,隔着铁栅栏,基本能看到石窟全貌。窟顶坍塌的地方修补过,里面不少佛像残缺,看上去既有风化的原因,也有人凿的痕迹。窟口有“水泉石窟维修碑记”,显示窟壁上共刻大小佛龛400余个,有两尊主佛及1000多个造型各异的石佛造像,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时期的石刻作品。

  两尊主佛并列面对窟门,中间有很宽的裂缝,布局十分奇特。北边一佛高约3米,雕造工艺精美;南边一佛已被毁坏,仅余大致轮廓。据了解,这是利用山体溶洞加以扩凿的一个洞窟,之所以呈现这种布局,一是受洞窟自然条件的限制,二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北魏迁都洛阳之前,曾出现太后、皇帝共同执政的局面,并在大同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中有所反映;北魏迁都洛阳后,胡太后和孝明帝曾联合执政,水泉石窟并刻主佛两尊,应是对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

  虽然水泉石窟规模不大,但布局奇特,造像集中,雕造工艺精美,不仅是研究古代雕刻、绘画、建筑及佛教发展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当时历史状况的重要证物。有专家认为,水泉石窟有不少造像与全国其他石窟不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地理位置的选择、人为及自然因素的结合等,对研究其他中小石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泉石窟与大谷关,迄今已做了1000多年的“邻居”,其间应该发生过很多故事。不知历代守卫大谷关的将士,是否能趁闲暇造访石窟,可有心情欣赏这些精美造像?

  如今的水泉石窟虽然紧邻公路与民居,仍显得有些冷寂。当地人说,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这里有庙会,那时才会热闹一阵子。

  万安山下好风光

  从石窟回来,几位老人还在桥头坐着。与很多村子一样,这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日子过得很清闲。

  一位老人担心我白跑一趟,说:“是不是觉得‘看景不如听景’?既然这么远来了,别空着手走。万安山上的泉水好得很,你可以带一桶回去。这边山上有麦黄杏,那边大潭沟山上的桑葚也熟了,落了一地,你去摘些吃吧。”

  盛情难却,我一边答应老人,一边顺着山谷南行,只见公路两边散布着村庄和农田,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似展开的一幅青山秀水的田园画卷。其实,历史上的万安山及大谷一带,就是林木繁茂、虎鹿出没的地方。曹植曾在《赠白马王彪》诗中云:“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魏文帝曹丕也曾与其子曹睿到万安山游猎,见母子两鹿。曹丕射杀了母鹿,又命曹睿射子鹿,曹睿泣道:“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当地至今流传着这个故事。

  唐宋时期,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到这里,流连忘返。水泉村所在的寇店镇,其名称由来也与自然风光有关。

  一般人看到寇店镇的名字,可能会产生误解,以为与“流寇”有关。其实,这是因为宋代宰相寇准曾经在此留宿,故而得名“寇店”。

  宋真宗时,辽军不断南侵,北宋王朝面临重大威胁,朝中大臣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弃城南迁或以金银美女求和,是为主和派;一派主张直面强敌坚决反击,是为主战派。宰相寇准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后来,宋真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御驾亲征,在澶渊打了胜仗。按说这个胜仗有寇准很大一份功劳,但战后总结经验教训时,主和派代表王钦若却进了谗言,对真宗说:“依我看,澶渊之役中,寇准不能算有功。”宋真宗问:“这话怎么讲?”王钦若说:“寇准不顾陛下的安危,让您置身于战场之上,是把您当成了赌注啊!您想想,这是打了胜仗,啥都不说了。万一刀箭不长眼,您有个闪失怎么办?”

  宋真宗听了,觉得王钦若说得很有道理,就将寇准削职为民。年过半百的寇准心灰意冷,便离开开封,来到西京洛阳。这里有他的不少旧友,大家终日饮酒赋诗,游山玩水,倒也可以排遣愁绪。

  一天,寇准赴宴时,见到了一名歌伎。她身姿曼妙,歌声哀婉,一下子打动了寇准的心。寇准就问她家住何处,那女子说:“我家就在万安山下,大谷关附近的烟岭镇。”“烟岭镇……这个名字很有诗意,请问为何得名?”寇准又问。女子回答:“那里有山谷,晨夕之间,云蒸霞蔚,看上去烟雾缭绕的,因此叫烟岭镇。”

  寇准听后,对烟岭镇产生了兴趣。他随那名女子来到这里,建了一个宅院,时常居住。因为他的名气大,当地人后来就将烟岭镇改为寇店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