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5版:六月高考季之考学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考学费用:从带干粮到“烧”钞票
农行金穗如“易”贷记卡
需求和炒作 造就的“考学经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考学费用:从带干粮到“烧”钞票
□记者 万虹
  绘制 莉莎
  高考,被称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5个年头,“考学经济”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成长壮大,从“前脚放下扁担,后脚便进考场”的零成本、低成本,到如今参加高考不菲的开销,考学的费用越来越高。

  20世纪70年代 费用几乎为零

  师女士,55岁,1977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师女士说,她当年参加高考可以说没花钱。当时她下乡在邓州,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后,她和四五个知青一道回到洛阳复习,复习时间总共不到两个月。1977年12月,她们坐火车回邓州准备考试,下火车后,步行30多里来到设在公社的考点,一路上吃的都是从家里带的干粮。高考这两天吃住均由公社统一组织安排,且是免费的。

  师女士说,1977年高考是我国自恢复高考至今唯一一次在冬季举行的高考,当时,天气非常寒冷,考场无任何取暖设施,考试条件非常差;这也是考试人数最多的一次高考,因为我国11年没举行高考,有11届毕业生要参加此次考试;这还是考生人员结构最复杂、年龄悬殊最大的一次高考。当年12月考完试,春节前,师女士便接到了喜讯,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现为河南大学)中文系,告别了4年的知青生活。

  20世纪80年代 考完出来买支两角五分钱的雪糕

  姚女士,47岁,1982年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姚女士说,她高中毕业于洛阳市第一中学,当时还没有辅导班,仅有少量的复习资料,主要还是听老师讲课和做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她当年参加高考就在自己的母校,因为离家较近,所以考试时是步行去考场的,大部分同学也都是步行去的,只有个别同学骑自行车。当时还没有答题卡,只带上平时的文具就行。因为要高考,家里人特意给准备了一根油条、两个鸡蛋的早餐,这也是为了图个吉利,中午饭家长做了条鱼,算是为她补充营养。那时高考考3天,都是自己去自己回,不用家长接送,学校门口也没啥家长等候,考场里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大家考前将手绢弄湿系在手腕上,以备擦汗。考试时没人带水,因为那时还没有瓶装水,也没有太空杯,考完出来为慰劳自己,她买了根当时三乐食品厂生产的巧克力雪糕(每支两角五分钱)。

  20世纪90年代 妈妈为她多做了几个菜

  江小姐,35岁,1997年考入洛阳师范学院英语系,文字工作者。江小姐说,她当年高考既没报辅导班也没买什么复习资料,光老师发的练习页就做不完。当时的考场就在27中,她家住在唐宫路,骑自行车就去了,根本不用家长接送,但考场门外有许多家长等候,也有同学的父母开着公车接送孩子考试。江小姐说,考试那三天,她的妈妈特意多做了几个她喜欢吃的菜。

  2001年 花了10元钱

  宋先生,30岁,2001年参加高考。他说,当时就读的高中就是高考的考场,因要布置考场,学校需要清校,宿舍没法住了,只得借住到亲戚家。高考前无非是买了两包人丹、两盒风油精、2B铅笔和橡皮之类的防暑和学习用品,总共花费大约10元。

  宋先生说,他复习时也没买什么复习资料,没报辅导班。他说,要相信老师。他主要靠学校发的那些复习资料和听老师课堂上讲课来复习。他还表示,学习的主动性要比他人的辅导和监督更加重要。

  2012年 每月上辅导班需4000元

  张同学,18岁,我市某重点高中应届毕业生。据张同学说,他周围的同学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有的报了辅导班,有的没报。他是从今年过完年开始报辅导班的,各种大班小班的费用加起来每个月大约4000元,在购买复习资料上没花多少钱,买了几套卷子做了做,考前也没吃营养品,因平时吃得也不差。在考试用的文具上,他说平时的文具加上一支2B铅笔(每支2元)就行了,此次考试,考场离家也不算远,骑车就可以。

  据悉,今年我市参加高考的人数为5万多,本周四、周五两天考生们将走进考场。十年寒窗,只待今朝,愿我们的考生在这仅剩的两三天里充分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使考试顺利进行,以意志和毅力战胜困难,超水平发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