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评出《江城》《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人与土地(中国摄影启蒙者所记录下的原生态生活)》等“2012春季十大好书”,本版选取其中四本好书,带领读者简单回顾,愿这些好书能唤起您美好的阅读记忆。
《江城》
作者:彼得·海斯勒 著
李雪顺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年,27岁的彼得·海斯勒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中国涪陵教书。他以自己的方式,深入观察中国,体味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他所书写的他眼中的涪陵,正是我们国家的真实映像,通过此书看到并理解那些受我们所在社会文化局限而看不到的东西,将使我们对此书的阅读,成为一场悲喜交加的思考之旅。
《北京,最后的纪念》
作者:阎连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阎连科的《北京,最后的纪念》是关于北京的另一种叙事:对城市有些不适与怨念,仍对生活本身充满厚实的欢喜劲儿;有物理意义上的家,但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悉心创造归园田居的个人世界,却抵不住外在世界的变迁;一个急剧发展的社会,关于家园的梦想,一次次被粗暴地割刈,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而行,有所丧失有所承受。
《与索罗斯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者:梁恒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梁恒与世界金融奇人索罗斯共事20多年,他眼中的索罗斯,异于其他书中的索罗斯形象,他直接绕过了对于“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索罗斯”这个问题的解答,选择去呈现“究竟索罗斯是什么”,坚守自己的观察思考立场,用大量真实的细节铺陈索罗斯的生活,带给人们一个有血有肉灵动鲜活的索罗斯。
《民国幼稚园老课本:生活课本》(套装共4册)
作者:林荫 著 王泉根 编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这套生活读本让孩子们把附图中的花剪下来贴在盆子里、用硬纸板制作花铲,在沙箱里种花,然后“浇浇水,除除草”,请孩子们给课本上的洒水壶着色,“花开了,一朵送给爸爸,一朵送给妈妈”,爱与分享,凝于简单的文字里,让我们在感动之余,不禁反思: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与这样的教育传统相隔半个世纪之久,以至于再见仿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