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乐活·讲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感人的一幕终生难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6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本报5月28日“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刊登的一张解放军解放上海时不住民房睡马路的照片,勾起了亲历者张智民的串串回忆——
感人的一幕终生难忘
□记者 高亚恒 文/图
  资料图片
  张智民
  张智民将报上的老照片剪贴下来。
  5月31日,本报收到了涧西区82岁居民张智民寄来的一封长达三页的信。张智民在信中说,5月28日,《洛阳晚报》“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刊登了一张拍摄于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严格遵守城市政策,不住民房,露宿街头”的老照片(右图),而当时正在上海做工的张智民亲眼见证了照片中的场景。如今,张智民通过报纸看到这张照片时,一幕幕往事犹如过电影一般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近日,记者来到张智民家中,听他细细讲述关于这张老照片的故事——

  1 “偷听”到解放军要来

  1948年,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年仅19岁的张智民从洛阳去往上海,在一个远房亲戚开的钢笔厂里做学徒。

  张智民所在的这家钢笔厂规模不大,有十多名工人在此做工。老板为了更多地获得利润,就让工人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稍有不满便随意打骂。不管春夏秋冬,张智民和工友们都只能将薄褥子铺在地上和衣而睡,每天的三顿饭也都是陈米做的“清汤寡水”,一碗米汤中的米粒连碗底都盖不住。虽然和老板是亲戚关系,但张智民从未获得过不同的待遇。仅过了一个冬天,张智民的手脚便长满了冻疮,长期的营养不良也使年纪轻轻的他患了严重的胃病,严重时,疼得他直打滚。

  当时,老板有一台收音机。监工时,老板喜欢听广播来打发时间,这时,张智民和工友们就会边做工边“偷听”。通过广播,张智民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得知解放军南下渡过长江后,张智民和工友们都非常激动。睡觉前,他们都会讨论解放军啥时候能解放上海,而每次讨论都使他们坚信英勇善战的解放军一定会到来,上海一定能解放。

  2 远方传来的枪声,让他们激动万分

  1949年5月的一天,张智民在做工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枪声。“是解放军来了吗?”“已经打过来了?”张智民和工友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悄悄地议论起来。

  在一旁监工的老板听到他们的议论声,用略带嘲笑的口气说:“解放上海?你们想都不用想!”老板告诉他们,解放军的武器很落后,去打穷山恶水的地方还勉强可以,但想要拿下重兵把守的上海是绝对不可能的。

  老板的论调并没有打击众人的信心,听着原本遥远、稀疏的枪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张智民和工友们越来越振奋,近在咫尺的枪声和广播中的新闻则让老板变得越来越紧张,开始变本加厉地虐待他们。

  3 突然,近在咫尺的枪声消失了

  一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早已习惯在枪声中睡觉的张智民和工友们突然发现,频繁响起的枪声消失了。“解放军打来了?”“战斗是不是结束了?”好奇的张智民与工友们纷纷起床,从工厂悄悄地穿过396号弄堂来到金陵东路上。然而,眼前的场景让这十多个小伙子惊呆了——

  当时,金陵东路中间铺有有轨电车的轨道,轨道两旁是慢车道,而慢车道旁边是一排商店。金陵东路上的商店装修较为豪华,多数店铺门外装有高约10米、宽约3米的封顶走廊,不怕风吹雨淋。那天早晨,上海刚下过一场小雨,地上湿漉漉的,但一旁铺有水磨石地板的走廊既干净又光滑。令张智民他们奇怪的是,100来名身穿灰色军装的解放军并没有躺在走廊上,而是头枕背包,全部躺在慢车道上。这群刚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士紧紧抱着怀里的枪,睡得非常香甜。张智民和工友们不约而同地停止说话,不忍惊动他们。

  张智民还看到,有五六名战士正在马路中间站岗,他们双手握着枪,眼睛不住地环视四周。仿佛是看出张智民和工友们没有敌意,站岗的战士并没有让他们离开,而战士们的飒爽英姿让张智民激动不已。就在这时,张智民看到两名20多岁的战士端着枪,一前一后押解着五六名国民党残兵从对面的弄堂里走出来。

  近距离地观察了解放军战士十多分钟,张智民和工友们担心被老板发现,便赶紧回到工厂。没过几天,张智民的生活便有了实际改善——一向苛刻的老板竟然同意工人每周放一天假。

  后来,张智民得知,自己见到的解放军露宿街头那感人的一幕发生在1949年5月27日清晨,是因为当时进驻上海的部队为避免惊扰市民,严格遵守城市政策,坚持不住民房、露宿街头,而这张记录当时情景的照片也深深地震动了上海。

  如今,82岁的张智民对这一幕记忆犹新,早已过上幸福生活的他说,自己不仅会谨记这一幕,而且希望能够将这分感动继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