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女子王某为了落户北京,与精神病人张某登记结婚。后被张某的监护人发现,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婚姻无效。日前,北京海淀法院判决确认婚姻无效。(6月10日《京华时报》)
在明知道张某是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依法不应结婚的情况下,与其登记结婚——往小处说,王某的行为是对张某相关权益的侵害;说重了,是公然无视婚姻的庄严和法律的威严。
然而,比王某的无良行为更让公众纠结的是,一个北京户口,到底还要催生多少人间悲剧?王某想利用张某落户北京的事情,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年前轰动全国的央视女记者被骗财骗色事件。据报道,女记者之所以受骗,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自称“国情局局长”的男子答应帮忙让其落户北京。
户口之“树”长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棵“树”上到底结着什么样的“果子”。相较外地户口,北京户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个最现实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王某与精神病人结婚,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要避免这种荒唐的“选择”不再出现,一方面,要破除户籍限制,让公民选择在何处生活的权利得到彰显;另一方面,要致力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贫富差距,为开放户籍制度扫清障碍。
如果户籍在小山村的人拥有与北京人一样的国民待遇,相信他们一定更乐意接受在空气质量好、环境安静的山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