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4版:教育周刊·教与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解析三套模拟题 查漏补缺迎中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6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解析三套模拟题 查漏补缺迎中招
□记者 杨寒冰 实习生 樊珍珍
  学科:思想品德

  评析人: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 刘军芳

  ●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试题具有明显的“思想性、时代性、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特征。如模拟试卷(三)第10题有两问,第(1)问“众多网友借助微博平台参政议政,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第(2)问“请你为广大网友介绍一些微博议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考生应准确把握题意,并根据设问要求,运用网络交往、公民监督、建议权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正确表述。

  ●关注时政热点。5月份以后的时政热点也要关注。如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全国未成年人“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活动启动仪式在洛阳举行等最新热点,在备考时也应给予关注。

  ●进行综合练习,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应考能力。

  解答客观题时,用“三审、双排、双打”的方法。“三审”即审材料、审题尾(提出的问题)、审选项。“双排”即排错误、排无关,将说法错误的选项排除,将说法正确但与提问无关的选项排出。“双打”即正确的选项打“√”,错误的选项打“×”,这样往答题卡上誊写答案时不易出错。

  做主观题时要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回答问题时,注意运用“三W”归纳方法 ,即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设问要求不同,答题时用的句式也不相同。

  当问题“……的意义是什么”或“……有什么意义”时,答题时的表述方式是“有利于……或这是……的需要”。

  当问题是“……怎么做”时,回答问题时怎么做的主体应包括国家应该怎么做(制定法律法规)、有关部门怎么做、个人(自己)怎么做等。

  ●使用草稿纸。答题时,要做到仔细审题,认真构思,意在笔先。首先,应根据题意回归教材,确定用哪些观点来回答问题,并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词;然后在答题卡上答题,以免看完题就下笔,防止答案跑题。

  ●认真审题,看清楚是要答共同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如模拟试卷(一)第10题第(1)问“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这道题需要这样回答“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常有学生审题不认真,答成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科:历史

  评析人: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 赵跃青

  ●历史脉络要清晰,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模拟试卷(一)中的第5题,在年代尺上分别标注了1931年、1937年和1945年。题目问“对以下年代尺的解读,准确的是”:A.近代化的起步。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如果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掌握不全的话,很难选出正确答案D。

  ●正确分析历史现象,透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事件的背景。如模拟试卷(二)中的第4题描述“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telephone)。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题目问诗中赞叹的是:A.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B.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C.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D.近代水运事业的发展。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分析题目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就很难找到正确答案C。

  ●把握历史特征。历史特征体现在方方面,如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学生在复习时,可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呈现的。

  ●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关键是对历史教材的理解,历史事实是客观的,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事实形成自己主观的看法。如果题目问“为什么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回答这些问题,仅仅记住理论性的知识是不行的,必须形成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观点。

  ●建立纵横联系的历史知识结构。如模拟试卷(一)中的第21题,将南宋突火枪和《人权宣言》同时放在一道题内,除了回答各自所处的年代、历史特征等问题外,还要回答两者内在的联系。

  ●学会比较历史,在比较中感悟历史、认识历史。如模拟试卷(三)中第22题第(4)问,让比较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和旧式教育的本质不同。学生需要找准比较的方面,从教学内容、培养人才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即可。

  ●关注热点问题。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今100周年),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至今60周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至今170周年)等。

  ●注意国别史。英、法、美、日、俄(不同历史阶段的称呼不相同,如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等)的历史近几年的中招考试都已考过,而美国的历史这几年没有考过。

  ●进行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历史有关侵略与反抗的内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等常在中招考题中出现。

  学科:化学

  评析人: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 贾大庆

  ●这三套中招化学模拟试卷,秉承了近年来中招考题的“老传统”即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立足基础知识,题目灵活多变,90%的化学基础知识都在试卷中有所体现,每道题的分值不大。

  ●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稳中有变主要体现在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被“化妆”后的题目难倒。如模拟试题(二)第21题第(4)问“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一瓶氢氧化钠固体因长期在空气里敞口放置而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下划线)”,这是用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这个知识点还可以问成“二氧化碳可以用什么物质吸收?”或者以计算题、探究题、推断题和实验题的形式出现。

  ●稳中求新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上,要求学生能够迁移知识,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衔接上高中化学知识。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考题,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如果“踮起脚尖”或“蹦一蹦”,也是可以够得着的,试着寻找一下规律,就能根据所学知识找到答案。

  ●科学探究题、分析推理题不仅要写出实验结果,还要写出实验过程。如模拟试卷(三)第18题第(2)问“如何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学生要详细写出前后步骤。

  近年来,中招化学考题的简答题增加2分,综合应用题减少2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进行书面表述时,要避免有错别字、半句话的现象,书写要认真。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近年来的中招考题越来越生活化,这在模拟试卷中也有所体现。如试卷(一)第12题“洛阳郊区生产樱桃,古人曾赞曰:‘雨飞新绿嫩,风动野花香。赤玉妆盈村,红珠摘满筐。’”试题让分析“风动野花香”体现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樱桃中主要有哪些营养素等,这些试题都很具生活化、本土化。学生平时应多注意观察生活,多动脑、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