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要求患者家属先去互助献血方能手术,这种情况在“血荒”地区并不鲜见。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12日表示,互助献血在临床用血供应紧张时能发挥一定保障作用,但不是对患者及家属的硬性要求。
郭燕红说,献血法第15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可见,互助献血是在血液供应紧张时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它适用于择期手术的病人。互助献血只是一项补充性措施,不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更不是对患者及家属的硬性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无偿献血,才是保障临床用血充足供应的主要方式。只有血液供应充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通过互助献血来解决用血问题。
郭燕红指出,在扩大无偿献血队伍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包括对互助献血的动员,互助献血的流程和制度安排。要保证互助献血真正是按照献血法要求来定位的,不能把它转换为血液的买卖行为。
相关链接
血液费用是怎样产生的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献血无偿,为何用血要收费?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12日说,血液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血液费用是血液从采集、分离、检测、存储到运输整个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对这一成本和用血收费标准有明确规定。
郭燕红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保障血液安全,血液采集要采用一系列无菌技术标准和耗材;血液要保存在适宜的温度中,而且有一些成分血要在振动状态下保存;在检测方面,需要用16项检测来保证每一份血液的安全,有的项目检测要双次检测进行核对。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安全标准的提高,相应的检测成本还要不断增加。比如现在推行的核酸检测技术,它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的检测费用标准。
郭燕红说,从患者角度来看,比如一个白血病患者,可能一周要输几次红细胞和血小板,费用不低。要减轻患者负担,就要发挥医保制度的作用。
据郭燕红介绍,目前全国有17个省份已将血液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