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河北保定
“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最近公开了他的账本:不重复用油,成本增加了,他的油条每斤比别人贵1元,但生意越来越好,盈利比原来多了1/4。(见本报昨日B05版报道)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对“良心油条哥”赞誉不断,令人欣慰,也令人心忧——掌声与鲜花越多,就说明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的担心越多。
老老实实做生意,把好食品质量关,原本就是商家的责任和义务。“良心油条哥”的经营理念很简单:钱重要,健康更重要;讲良心,讲诚信,付出就能有回报。平心而论,不能说“良心油条哥”的油条就是“天下最好”的,但是他满足了人们“吃一口放心饭”的渴望。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让人放心的食品变得像“珍稀物种”一样珍贵,诚信经营者受到全社会的追捧就不奇怪了。诚信经营,如今已被放到与助人为乐甚至见义勇为并列的位置,被视为一种高尚行为。有关部门嘉奖“良心油条哥”,老百姓争相购买油条让“良心油条哥”多获利,这当然让人感到高兴,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加强对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
我们来假设一种谁都不愿看到的情况——
“良心油条哥”生意好了,炸油条的人相继效仿,大家都不重复用油,然后价格都涨到5块一斤。此时,“良心油条哥”的优势不存在了,大家的买卖习惯恢复到从前。卖油条的人这时会发现,每个人的成本都提高了,同时并未获得更多盈利。最后,会有人重走反复用油的老路,降低价格,并宣称“价格变了,质量不变”。接着,众人效仿,油条的质量越来越差。
所以说,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只寄望于食品生产者明白“讲诚信就有回报”的道理,并不可靠。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曾提出一种名为“破窗效应”的理论:有人打坏一幢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未得到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窗户。学者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假如能“破一扇修一扇”,这幢建筑物的窗户就不会纷纷碎裂。
同理,从细节抓起,从小问题抓起,建立更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绝不纵容,发现即重罚,才能打牢食品安全基础,增强消费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