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处理诈骗家长事件 终点不能是“提醒”
公园内办草地婚礼,围观者能拍照吗
微论撷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马寺钟声
处理诈骗家长事件 终点不能是“提醒”
□尔冬
  【新闻背景】 12日,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的多名学生家长都接到了冒充幼儿园工作人员者打的诈骗电话,称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抢走。所幸,家长们及时与园方联系,未让不法分子得手。(见本报昨日A11版报道)

  据报道,事情发生后,幼儿园立即通过校讯通给所有家长发短信提醒,市110城市应急联动服务中心也通过《洛阳晚报》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此类骗局,警方已对此案展开调查。

  提醒肯定是必要的,但绝不应是处理此类事件的终点。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我们对“孩子被绑架快汇钱来”等骗局已不陌生。虽无可奈何,但并不会愤怒地追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坏人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

  那么,这种事情是否值得追问?应该追问?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对当事家长来说,听到“孩子被绑架了”的消息,乃至听到“孩子的哭叫声”(不法分子事先录好的音频),精神上受到的刺激该有多大?心理防线会不会瞬间崩溃?家长若心急如焚失去判断力而被骗走巨款,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进一步说,会在社会上引起怎样的波动?

  无疑,这种性质恶劣的骗局,值得追问,应该追问。

  当事家长在问,各界群众也在问:孩子的个人信息、家长的个人信息、家庭的信息是如何被不法分子知晓的?

  想一想,并不复杂。拿该报道中提到的几名家长来说,骗子在同一天打电话给他们,并且知道他们及其子女的名字,说明他们的信息并不是偶然得知,而是从某一个渠道获得的。那么,这个出问题的渠道,会在哪里?

  幼儿园为了方便联系,会给家长们建通讯录;培训机构、商店为了招揽生意,会登记孩子们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给不法分子,便成为他们行骗的工具。

  在足够重视的前提下,顺藤摸瓜,严查信息泄露过程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说,这并不难实现:信息在哪里登记,谁负责登记,谁负责保管,保管是否严密,都可一一追查。退一步讲,即使信息泄露过程难查清,责任人难认定,查究过程也必能发现信息保管工作的不足之处,这同样不失为从源头堵漏洞之举。

  其实,数年前,我国法律就将泄露个人信息入罪。遗憾的是,由于“泄露个人信息入罪”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现实中对此类违法者的打击和惩处力度仍显疲软。

  个人信息是公民重要的隐私,它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安全,个人信息被泄露导致的电话诈骗事件绝不是小事。因此,对这种事件的处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醒”阶段。窃以为,打击这种违法行为,不妨从最为民众痛恨的诈骗家长事件开始。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