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1版:航天员入住天宫“感觉良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导读
航天员入住天宫“感觉良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航天员入住天宫“感觉良好”
神九昨日“吻”天宫,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的画面。
  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的画面。
  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画面。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李宣良 田兆运)

  “感觉良好!”18日17时07分,当顺利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向地面发出报告时,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组成的组合体已平稳飞行近3个小时。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景海鹏、刘旺、刘洋仿佛灵活的鱼,先后顺利通过对接通道“游”进天宫一号。这舱门间的穿越,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16日发射的神九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经过4次变轨,于18日中午抵达距天宫一号后下方52公里处,彼此建立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

  5公里、400米、140米……飞船在距离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进行最后一次停泊后,以每秒0.2米的相对速度缓缓接近天宫一号。两个飞行器上的对接机构先后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独自在太空等待了215天的天宫一号与载客前来的神舟九号稳稳地连接在了一起。

  记者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看到,景海鹏先是顺利地打开飞船轨道舱前舱门,然后在刘旺、刘洋帮助下,进入直径不到1米的对接通道,稍作停留后熟练地打开了天宫一号舱门。

  这时,一个崭新的空间呈现在了航天员面前。

  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的动作,就像是在游泳,蓝色的舱内工作服使他们看上去宛若游在大海中的“蓝鲸”。

  进入新“家”的3位航天员显得十分兴奋,失去重力的他们,相互扶持着在摄像机镜头前向收看电视直播的亿万观众挥手致意。

  圆梦天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用“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评价3位航天员的表现。

  “对航天员的真正考验 ,将是6天后的手动控制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如果能够顺利实施,意味着中国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表明我们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进行人员运送和物资补给的完整能力。”

  在未来组合体“牵手”飞行的10多天里,3位航天员除返回飞船轨道舱就餐外,将在“天宫”中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

  作为建立空间站的关键技术,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成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15立方米空间的天宫一号还只是航天员的临时住所,待到8年之后建造更大的空间站,中国航天员将会在太空中真正拥有长期居住的家园。”周建平说。

  相关新闻

  载人交会对接 展现中国航天整体实力

  6天后,神九和天宫将分开,进行手动交会对接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李宣良 田兆运)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在太空的‘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说。

  18日17时07分,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入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航天界专家认为,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完成,不仅全面检验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而且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一历史性跨越,中国人离建立太空家园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我给这次任务打95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王忠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务完成得非常完美,超乎想象。但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还有10多天的天空飞行,还没有到打满分的时候。”

  王忠贵认为,无论是航天员乘组的表现,还是天宫一号的性能,都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景海鹏作为指令长,非常沉着、冷静,与刘旺、刘洋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令人赞叹。”王忠贵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了200多天时间,各项指标性能均超越预定状态。”

  测控通信系统在保障交会对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两个飞行器的精确对接,为航天员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我们事先准备的多套预案,都没有派上用场。”钱卫平说,“尽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但现在还不是激动的时候。”

  在组合体飞行6天之后,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将再次分开,在航天员的手动控制下完成第二次交会对接。“手控交会对接是前所未有的试验,我们必须持续保持系统的高可靠性,在所有环节上做到无懈可击。”钱卫平说。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