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宣武帝:大好江山,付于外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6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宣武帝:大好江山,付于外戚
□记者 张广英 文/图
  景陵
  宣武帝元恪在位期间,北魏王朝似乎不姓元,姓高。他对母亲家族的感情超过了理智,任由舅舅高肇一手遮天,剪除宗室,扰乱朝纲,埋下了王朝覆灭的伏笔。元恪33岁那年病逝,葬于景陵,陵墓位于今邙山镇冢头村东。

  猜忌宗室

  元恪这个人,不太好评价。他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第二位皇帝,16岁即位,33岁去世。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继承了父亲改革的遗愿,开疆拓土,扩建宫室,大兴庙宇,凿造石窟,使洛阳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都市,不能说没有建树。可是,他是一个优柔寡断、耽于享乐的人,自己正当盛年,却将朝政委于外戚,把北魏王朝推向了由盛而衰的不归路。

  公元499年,33岁的孝文帝满怀“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的遗憾,病死在南征途中。考虑到太子元恪只有16岁,孝文帝临终时特意安排了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等六位大臣辅政。按理说,当时北魏国力强盛,元恪接手父亲创下的伟业后,只要肯用心,不难打理得风生水起。即位初期,他确实努力地这样做了:扩建都城洛阳,巩固汉化成果,挥师南伐,开疆拓土……在踌躇满志的元恪身上,人们甚至看到了一代英主孝文帝的影子。

  可是,元恪毕竟不是孝文帝,他因旧太子元恂被废才意外得到了当皇帝的机会,因此心中总是惴惴不安,害怕叔叔兄弟们惦记自己的位子。宗室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加上几位辅政大臣矛盾重重,各怀心思,元恪更觉得没有安全感。于是,公元501年,18岁的他派卫兵把自己的三个叔叔元禧、元详、元勰请到宫中,宣布亲政,同时将“太得人心”的元勰解除职务,对元禧明升暗降,对元详则提拔重用。亲政伊始,元恪已将祸根埋下。元勰是德才兼备、品行高洁的良臣,元禧、元详却是贪得无厌、骄横跋扈之徒。元恪听信谗言,近小人,远贤臣,在用人上极没眼光。

  更麻烦的是,元禧因受不了皇帝的冷落,竟在别人的鼓动下谋反了。虽然这次谋反很快就被镇压了,元禧获罪身死,但对元恪的打击是致命的,他对宗室的戒心更重了。既然叔叔兄弟们这么不可靠,他决定倚重外戚,让舅舅高肇更多地参与政事。

  高肇是元恪生母高照容的哥哥,因出身低微,以前根本没有机会进入皇宫。元恪即位后,召舅舅和表兄弟进宫,为他们加官晋爵。高肇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心腹。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他采取“拉拢一批人,打击一批人”的手段,皇帝身边的亲信和宗室各王,就是他重点打击的对象。

  咸阳王元禧谋反,使高肇气焰更炽。他劝元恪加强防范宗室各王,元恪就很听话地派兵驻守各王府第,使各王的处境几乎与囚犯相同。彭城王元勰劝谏无效,只能闭门不出。没过多久,高肇又借机除掉了北海王元详。

  宠信外戚

  元恪看到高肇心狠手辣地替自己剪除宗室,心中赞许不已。不仅如此,他还任由舅舅将手伸到了自己的后宫。

  元恪的后宫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他本来有一位于皇后,两人感情还不错,可高肇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权势,让侄女高英入宫成了元恪的妃嫔,颇为受宠。于皇后为元恪生了儿子元昌,如果不出意外,将被立为太子,这是高肇和高英所不愿看到的。于是,两人联合起来下毒手,公元507年,于皇后在一个深夜突然死去,被谥顺皇后。随后,两岁的元昌生病,高英又把持后宫,不为他好好医治,这个可怜的孩子很快夭亡了。

  高英如愿以偿地成了元恪的皇后,此外,高肇还娶了孝文帝之妹、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他的侄子高猛也娶了元恪的妹妹、长乐公主元瑛。有了这三重关系,高肇的势力如日中天,在朝中说一不二,元恪对他深信不疑。

  这时候,高肇又开始向彭城王元勰下手了。元勰是孝文帝之弟,史书评价他“孝以为质,忠而树行,文谋武略,自得怀抱”。孝文帝病重时,他内侍汤药,外总军国之务,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孝文帝临终嘱咐元勰:“嗣子幼弱,社稷所倚,唯在于汝。”

  元勰认为自己这样会功高盖主,“取罪必矣”,为善始善终,他自愿远离权力中心。孝文帝想了很久,还是为他留下了一张遗诏:“但有谋反者,听彭城王以此诏,召尔等共讨之。”

  元恪即位以来,对这位叔叔还算尊重,但高肇不一样。元勰很得人心,曾在立高英为皇后的事情上发表过反对意见,因此被他视为眼中钉。公元508年,他借机诬告元勰参与谋反,让元恪召来几位宗室亲王赐宴。晚上,一名皇帝护卫领着武士来到元勰住处,手中端着一杯御赐毒酒。元勰要求面见皇帝,并愿与诬告者当面对质,武士用刀环狠命击打,逼他喝下毒酒,怕他不死又补了一刀。次日一早,元勰的尸体被送到彭城王府,按照官方的说法通报其家人:彭城王酒醉而薨。

  贤王被枉杀,整个洛阳城都震动了。人们扼腕叹息,但已无力回天。元勰死时年仅35岁,谥号武宣王,“窆(音biǎn,埋葬) 于长陵北山”。他的第三个儿子元子攸后来做了皇帝,追谥他为文穆皇帝,称“保大定功曰武,善问周达曰宣,经纬天地曰文,布德执义曰穆”,这四个字,元勰都受得起。可惜他竟死于佞臣之手,那道孝文帝给他的遗诏成了一纸空文,颇有讽刺意味。

  高肇擅权前后达14年,使北魏朝纲大乱,政治风气败坏至极。那段时间,元恪在干什么呢?史书记载,他好游猎,嬉戏无度,不亲视朝,又笃信佛教,在伊阙为父母开凿石窟。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当时洛阳的寺院竟有1300多座……这个不务正业的皇帝,让好端端的北魏王朝走上了由盛而衰的不归路。

  葬于景陵

  公元515年正月,33岁的元恪因病去世,5岁的太子元诩即位,召回了领兵在外的高肇,将其处死。高肇擅权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北魏王朝却元气大伤,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近日,我与市文史专家赵跟喜先生一起,来到位于邙山上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宣武帝元恪的景陵就在博物馆西院,这座大冢圆形封土,直径约110米,现高24米。封丘下有地宫,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等构成,可供游人参观。

  赵先生说,历史上,景陵和邙山上绝大多数墓葬一样,曾经多次被盗,也出土了一些文物。清光绪年间,盗墓贼将墓室地面上的青石砖起走,又将棺椁拉出陵墓,后被追回。

  1991年,考古工作者对景陵进行了发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帝王陵。北魏时期,陵制规定不设明器及瓷瓦之物,但从景陵地宫的陈设看,已经突破了这些限制,这对研究北魏时期的葬俗、陵寝制度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时近中午,天气炎热,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景陵参观,还有人在端详陵前的两尊石刻翁仲。那石人双手拄剑,虽然宽袍大袖,酷似汉人,但戴着胡冠,有典型的鲜卑民族风格。

  地下的墓室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沿着长长的墓道往下走,没走几步就感觉凉气逼人;潮湿的地面上灯光闪烁,使墓道更显阴森。青条砖砌成的墓室位于墓道尽头,看上去十分坚固,平面近方形,墓顶很高,据说为9.36米。墓室的石门两边分立着两尊武士像,瞋目张口,狰狞恐怖;墓室西侧有石棺床,望去显得空旷而死寂。

  元恪就在这里躺了近1500年吗?走出墓道,我想,景陵东北5公里处就是孝文帝长陵,两个大冢终日遥遥相望,如果这父子俩能够见面,他们会说些什么?

  景陵寻古小贴士

  ●自驾车或骑自行车:从王城大道北上,过310国道后继续北行约2公里,在机场路大转盘处左拐,沿机场路向西北方向继续走800多米,路北有一路口,进路口北行400余米即到。

  ●公交线路:乘83路或27路公交车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站下车后,向北步行400余米即到。

  ●谷歌地图经纬度:34°44′5.00″N,112°24′25.82″E。

  ●景陵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内,可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