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元怿:龙章凤姿,难掩尴尬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6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元怿:龙章凤姿,难掩尴尬
□记者 张广英 文/图
  位于北盟路旁的元怿墓冢。
  清河王元怿(yì)美丰仪,广才学,命运却十分尴尬。由于被皇嫂胡灵太后逼幸,他声名受损不说,还搭上了性命。

  元怿的墓冢位于车来人往的北盟路上,环境嘈杂。当地人不识元怿,都称其冢为司马懿坟,这是他的另一尴尬。

  白璧无瑕

  元怿生于公元487年,是孝文帝拓跋宏的第四子,宣武帝元恪的弟弟。他“幼而聪悟,慧性自然”,有内明外朗之美,深受父亲喜爱。叔叔彭城王元勰也对他十分赞赏,称“此儿风神外伟,黄中内润,若天假之年,比《二南》矣”。

  《二南》即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乃风化天下之言,可见元勰对他这个侄子评价之高。也难怪,这叔侄二人有很多共同点:博学多才,忠心耿耿,风度翩翩,为人谦恭……只是元怿的仪表“冠绝一时”,更加出众。

  宣武帝元恪亲政后,对这个弟弟也很看重,任命他为侍中、尚书仆射,当时元怿年仅14岁。成年后的元怿更显露出非凡的胆识和政治才干。元恪不理朝政,任由外戚高肇擅权,剪除宗室,并以参与谋反的罪名逼死了彭城王元勰,令元怿十分痛心。在一次宴会上,他对高肇说:“昔王莽头秃卒倾汉室,今君身曲恐终成乱阶。”这是在敲打高肇,让他不要做王莽篡汉那样的事。当着众人的面,高肇心中恼怒,只是不发一语。

  元怿又转向宣武帝元恪,苦口婆心地劝说:“臣闻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谅以天尊地卑,君臣道别,宜杜渐防萌,无相僭(jiàn)越。至于减膳录囚,人君之事,今乃司徒行之,讵是人臣之义?且陛下修政教,解狱讼,则时雨可降,玉烛知和,何使明君失之于上,奸臣窃之于下?长乱之基,于此在矣。”

  这一番劝诫摆事实、讲道理,可谓披肝沥胆,椎心泣血。然而,宣武帝装糊涂,只是笑而不答,敷衍了事。群臣多惧高肇,难免对元怿的胆量感到吃惊。

  公元515年正月,33岁的宣武帝元恪因病去世,给儿子元诩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不满6岁的元诩连夜即位,就是孝明帝。不过,这么小的皇帝根本不能亲政,辅政的重担就落在了29岁的元怿身上。

  元怿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其才干远超其兄元恪,且不像其他宗室那样耽于享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对幼主竭力匡扶。时人称他“温恭淑慎,动合规矩。言为世则,行成师表”,可见他在朝野上下很得人心。

  可是,不管白璧无瑕的元怿怎样洁身自好,还是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他被年轻寡居的皇嫂看上了。

  陷入泥淖

  元怿的皇嫂是孝明帝元诩的母亲胡灵太后。在宣武帝元恪的后宫中,她的地位并不高,但元诩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身份自然非同一般,“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称诏,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亲览万机,手笔决断”。

  推断胡灵太后的年龄,当时应是20多岁。虽手握大权,但她终究难耐寂寞,很快便开始在朝臣中为自己物色面首,并将目标锁定在出类拔萃的清河王元怿身上。

  那时候,元怿风华正茂,人们公认“清河王仪容美丽,端严若神,风流之盛,独绝当时”。胡灵太后既然钟情于他,便经常公然对他进行挑逗,元怿依礼法行事,对此只装看不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元怿心无杂念,胡灵太后却“私幸之意未尝一日去怀”,处心积虑地要把他弄到手。时值中秋,她召集诸王到宫中赴宴,宴罢诈称小皇帝请清河王入宫闲话,让别人都先散了。清河王心中忐忑,将信将疑地随她入宫,却没见到小皇帝,马上要辞出。胡灵太后急忙挽留,表示想和他结为兄妹。元怿大惊,俯伏顿首:“臣与陛下有臣主之分,兼叔嫂之嫌,岂宜结为兄妹。臣死不敢奉诏。”

  胡灵太后只是想委婉地表达爱意,见元怿不开窍,干脆挑明:“卿知朕相爱之意否?良缘宜就,无拂朕怀。”这下元怿更慌了,又顿首道:“臣该万死,愿陛下自爱。”这样僵持到第二天下午,胡灵太后始终不放元怿出宫,还威胁他:“如再不从,当如彭城故事,赐死宫中。”对彭城王元勰的死,元怿记忆犹新,这是他心头拂不去的阴影。默然半晌,他叹道:“与其违命而死,不如从命而生。”

  胡灵太后如愿将清河王元怿逼成了自己的面首,心中大喜,对他更加宠幸。对元怿来说,这是天大的耻辱。出宫后,他羞见诸官,“托疾不朝者三日”。时人对他并不宽容,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抹不去的污点,经常对他指指点点。但是,作为辅政大臣,他还得以军国大事为重,为胡灵太后指陈利弊,并为此得罪了一些人,尤其胡灵太后的妹夫元乂(yì),对他十分嫉恨。

  公元520年,34岁的元怿被诬谋反。元乂等人囚禁了胡灵太后,由11岁的孝明帝元诩下令,趁元怿上朝时将其带至门下省杀害。可怜清河王元怿忍辱负重,忠心为国,还是落得和叔叔彭城王元勰一样的下场。

  元怿被害的消息传出后,人们又想起了他的好,“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惊振远近”。公元525年,胡灵太后重新执政,为元怿平反,将其厚葬于“瀍西邙阜之阳”,就在今天的瀍河回族区北盟路旁。

  身后之事

  昨日上午,我从定鼎路北上至310国道,东行1.5公里后就到了北盟路。沿北盟路向南600米左右,路东有一个大土堆,当地人称司马懿坟,这就是元怿的墓冢。

  可是,元怿的墓冢为什么会被误认为司马懿坟呢?原来,清乾隆年间的洛阳知县龚松林喜欢寻访古迹,也崇拜司马懿,他发现这个大冢后,认定是司马懿坟,屡屡到这里进行凭吊,当地人也对此深信不疑。

  直到1948年,几个怀揣发财梦的盗墓贼来到这里,挖出了一方墓志,才更正了这个历史错误。“墓志上介绍得很清楚,这是北魏清河王元怿之墓,与司马懿没有任何关系。”我市文史专家赵跟喜先生说,1965年,考古人员又从盗洞进入墓室考证,确定该墓是北魏墓的形制。

  既是厚葬,元怿墓里应该有不少文物,可惜大多已被盗毁。后来,考古工作者从元怿墓中出土了珍贵的壁画。壁画绘于甬道两侧,长2.16米,高1.9米,共有4名武士。东壁南侧的武士保存完好,其身高约1.74米,戴白色小冠,身着汉服,双目直视,双手执一黑色长剑,神色十分威严。这些武士被绘在甬道上而非墓室内,除了有守卫墓主人之意,还可作为仪仗显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

  元怿墓冢处于北魏皇陵区,那时,这里草木繁茂,十分清幽。今天,这里已十分嘈杂。北盟路上车来人往,扬起许多灰尘;紧邻此路的一侧墓冢裸露黄土,似乎修路时被削去了。

  在元怿墓冢对面的北盟路边,我见到了正在埋头绣十字绣的张女士。她说,自己在这里住了10多年,只知道这个大土堆是司马懿坟,不知道什么元怿墓。

  “洛阳到孟津的客车从这儿走,人们都知道有司马懿坟这一站。”她说,前几年,她还和别人一起到冢上玩,不过没有进墓道看过。“路边的墙是新垒起来的,现在上去不太方便了。以前一到夏天,附近的人都到上面乘凉。冢的西边现在是大坑,原来有个劳教所。”她说。

  元怿生前“欲洁何曾洁”,终陷泥淖中,污了声名;死后一度被“隐姓埋名”,至今仍被红尘惊扰,难得一刻清静。纵然他生来龙章凤姿、超凡出尘,也难掩这千年的悲凉与尴尬,令人为之一叹。

  元怿墓寻古小贴士

  ●自驾车、骑自行车线路:1.沿定鼎北路北上,至310国道向东,约行3500米到北盟路,沿北盟路向南走600米左右即到。2.从环城北路出发至平等街口,北上约700米到大转盘右拐,向东走约170米到五股路口,再左拐沿北盟路北走约1公里即到。

  ●公交车线路:暂不通公交车,可乘30路、53路公交车到平等街北口下车,向东走约170米到五股路口,左拐沿北盟路向北走约1公里即到。

  ●谷歌地图经纬度:34°42'25.30"N,112°28'25.50"E。

  ●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西院,景陵东侧也有一个元怿墓,是后来迁去的复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