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洛阳·面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的哥老常, 外地游客眼里的“洛阳小百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7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讲得了外语,当得了“导游”;拿得了相机,上得了QQ……52岁的常雪均很爱学习,能“口述洛阳历史”——
的哥老常, 外地游客眼里的“洛阳小百科”
□见习记者 王妍 通讯员 谭忠平 文/图
  常雪均
  常雪均经常看书学习。
  核心提示

  他是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出租车司机,却凭着多年的积累练就了“口述洛阳”的本领。在游客眼里,他是一名会说外语、能当“导游”、懂摄影的“全能司机”。

  近日,记者采访了有“洛阳小百科”之称的出租车司机常雪均。

  1 大学教授来洛,点名要坐他的车

  7月1日,武汉理工大学的张教授一行来洛游玩。到洛阳前,张教授提前联系了我市出租车司机常雪均,表示在洛阳期间,一定要乘坐他的车。

  常雪均今年52岁,是一名驾龄8年的出租车司机,张教授为啥非他的车不坐?原来,张教授的同事——武汉理工大学的教师李益兵曾极力向张教授推荐:“到洛阳坐常师傅的车吧,他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两年前,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的李益兵到洛阳出差,坐上了常雪均的车。路上,两人聊起了洛阳这座古城。常雪均从“河图洛书”谈到儒、释、道在洛阳的发展,从历史古迹谈到风景名胜,连周边县里各个山峰的岩质石层都说得比较清楚,他的博学使李益兵目瞪口呆。之后的几天,常雪均又载李益兵到洛阳周边游玩,每到一处景点,常雪均都热情地向他讲解关于景区的历史文化、独特风景,还拿着自己的相机帮李益兵拍照。

  看着常雪均厚厚的眼镜片,李益兵曾怀疑地问:“您以前是历史老师吧?”常雪均笑着说:“我的文化程度只到高中,咋能当老师?这些东西是平时从书上看的。”

  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出租车司机竟如此博学,这让李益兵十分惊讶。离开洛阳前,他要了常雪均的联系方式,并表示:“以后有朋友到洛阳来,我一定让他们坐你的车。”

  与李益兵的经历相同,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邹润东也是常雪均的“义务宣传员”。曾享受过常雪均“超值服务”的他,每年都会向来洛旅游的学弟、学妹们推荐常雪均的车。

  2007年,常雪均在市出租车管理处组织的一次外出旅游中,凭着一个“口述洛阳历史”的节目让众多的哥、的姐刮目相看;同年,他被市总工会授予“优质服务标兵”称号;去年,他又被市交通运输局授予“文明出租汽车驾驶员”称号。

  2 记者体验:“洛阳小百科”名不虚传

  昨日,记者以乘客的身份坐上了常雪均的车,希望验证一下传闻中的“博学的哥”到底有多“能”。

  我们从中州东路出发,一路向西。闲聊了一会儿后,记者说:“师傅,您给我讲讲洛阳的大概情况吧!”

  “没问题。”常雪均爽快地答应了,“洛阳地处中原,是著名的古都,建城史有4000多年,建都史有1500多年。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定都……”

  听着常雪均准确地说出十三个朝代及其顺序,记者颇为惊讶。此时,恰好走到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看着刚建成不久的明堂,记者决定考考常雪均。

  “师傅,路边这个建筑叫啥名字?里面都有啥?”记者问。

  常雪均说:“这叫明堂,是还原武则天时期的建筑。据说,当年武则天在这里宴请群臣。不过,里面是什么样子您还真难住我了,这明堂刚建好不久,我天天忙着跑车,还没进去过。”

  “哦,这明堂的形状挺特别。”记者说。

  “这倒是。据说,古代的明堂也是八边形,像个八卦,这在古代建筑史上很少见的。”常雪均回答。

  行驶至涧西区,常雪均指着路边的10号街坊,又和记者聊起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的辉煌。

  “当时,全国有156个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洛阳就占了7个。前面那排红砖红瓦的苏式楼就是当初苏联的援建专家住的地方……”曾在一拖当过工人的常雪均谈起那个时代,语气中透出几分自豪。

  一路下来,几乎每到一个新地方,常雪均都会向我们讲解相关的“典故”。听着他的讲解,我们时而看见北邙岭上的古墓萧萧,时而置身满城繁盛的大唐东都,时而仿佛看到一拨拨蓝布衣裤的工人从苏式楼里走出来,向不远处的工厂里走去……

  看来,常雪均这“洛阳小百科”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3 坐他的车还能享受不少“超值服务”

  常雪均有个QQ号,这是他上大学的儿子为他申请的。如今,这个QQ号上已有近百名坐了他的车之后,加他为好友的乘客。乘客们的口口相传,使常雪均在旅游旺季几乎每天都能接到预订车辆的电话。

  时间宽裕时,常雪均也会和游客一起到景区内。除了给大家讲解景区的特点,常雪均还会用自己的相机抓拍大家游玩的瞬间,并在行程结束后把照片拷贝给游客。时间长了,一些景区的工作人员也认识了他。看到他来,大家都高兴地称他是景区的“义务讲解员”、“义务宣传员”。

  2009年,常雪均送几名俄罗斯游客到龙潭大峡谷游玩,由于看不懂景区的中文介绍,也听不懂中文解说,几名游客的情绪一直不高。常雪均灵机一动,唱起了自己年轻时学的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听到熟悉的旋律,几名俄罗斯游客顿时来了兴致,和他一起唱起了这首歌的俄文版,还有几名俄罗斯姑娘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之后,他们又合唱了《三套车》、《喀秋莎》等歌曲,载歌载舞的场面,惹得许多游客都凑上来看热闹。

  “之所以坐常师傅的车,并不单单因为我们对洛阳的历史文化感兴趣,还因为常师傅很热情,除了开车、讲解之外,还根据我们的时间帮我们安排最合适的景点,帮我们拍照等。和常师傅在一起,导游、摄影师都不用再请了,我们能不高兴吗?”常雪均QQ上一名湘潭大学的学生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4 学外语、看史书

  “小百科”口述“看不见的洛阳”

  文化程度不高的常雪均为何懂得这么多关于洛阳的知识?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有这么多“粉丝”?在常雪均的家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常雪均家的侧卧像一间书房,墙上的书柜里放满了书;硕大的电视机盒里也尽是书。用他妻子蔡红芳的话说,“就差往厕所里放书了”。

  常雪均原是拖厂一名普通工人,2004年,他买断工龄后,开起了出租车。在和游客的接触中,常雪均发现,不少外地游客虽然冲着洛阳“古都”的名气而来,却常常失望而归。“除了龙门石窟和白马寺,也看不出洛阳有多少名堂!”有游客失望地发牢骚。

  “这不能怪人家,洛阳历经战乱,能被人看见的东西的确不多了。”常雪均说,但是有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比如历史、文化等。如果能把这些看不到的东西讲给游客听,游客也许能看见一个真正的洛阳。

  于是,常雪均开始搜罗洛阳的通史以及与洛阳相关的人物传记等。白天他在外面跑车,晚上收工后就呆在家里看书。史书上的时间、人名比较复杂,为了记清楚,他常常看过书之后,跑到书中提及的地方,对照着遗迹进行重复记忆。记下之后,他还央求妻子当他的“听众”——把记下来的东西讲给她听。

  “这几年,洛阳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他竟然学起外语来。”蔡红芳说。

  2007年,常雪均开始自学英语和日语,他买来不少外语教材和磁带,一遍一遍地跟着磁带朗读,甚至晚上和妻子到牡丹广场散步,也常常撇开妻子和那里的“老外”聊天。

  如今,常雪均已经能用日语和英语与乘客进行简单交流。当外籍游客听到常雪均用英语或日语说出“您要去哪里”时,常常掩饰不住地感到惊喜。

  今年春天,一名天津的汉学专家搭乘常雪均的车,他说常雪均“口述洛阳,了不起”。专家的夸赞让常雪均很不好意思,他说,他只是个高中毕业生,只是尽自己一点力让人们看到一个“眼睛看不到的洛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