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7月毕业季。
告别校园,总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些许惆怅与难舍,在“毕业·惜别”这个主旋律之下,父母、师长和毕业生本人,心情又各不一样。在本期版面中,高艳东、郎永淳、蒋方舟3位人士,分别为您诠释老师、家长、毕业生本人的不同理念与情怀。无论他们的语调雷人、中肯还是审慎,无论是“毕业”这个眼前的事件,还是“人生”这个此后更长远的课题,都值得我们读后深思。
——编者
送你七彩勋章
博主:郎永淳
|
郎永淳 |
儿子7月1日小学毕业典礼,学校让每个毕业生挂上绶带,在绶带上再别上7个金属勋章,儿子说这是他们学校的七彩教育:红色是爱心,橙色是阳光,黄色是感恩,绿色是礼仪,青色是创新,蓝色是理想,紫色是责任,学校想必是希望通过仪式感很强的这种形式来固化一些理念。但愿儿子未来若干年,还能透过定格的影像回忆起这些,记清7种色彩分别代表什么。
儿子该上中学了,我们来不及感叹,他就在我们眼皮底下,不知不觉间一天天长大。他开始和妈妈疏离,和我倒是越来越亲,我在享受这种美好感觉的同时,也知道不久之后,他会从模仿、崇拜,迅速进入努力超越、逆反乃至轻视我的新阶段。
孩子,不用你击败我,我先把自己放倒,因为爸爸本来就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我希望你能记取我失败的教训,别再“身体力行”。
先说大学。大学的英文是“university”,用汉语可以注音成“由你玩儿四年”,我当年差不多就是这样,考上大学后,自己把自己的气先放掉,结果就是:连守成都做不好,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了。你看我现在常穿青色的衣服,那就有一层“缺什么补什么”的意味,呵呵,这样你就好理解,老师为什么让你挂上青色勋章,要创新了。
再说高中。我从一所农村中学考进县城高中,在此之前感觉良好,此后却发现天外有天,努力再努力,从来也就是第7、8、9、10名,第一是一个高山仰止的目标,无法触及,在心理上,我已把自己击垮。更可怕的是,除了要考上大学,我根本不知道我的真正的航标是什么,我学习的兴趣是什么!未来之路,本应由兴趣和理想引领,你再好好看看那枚象征理想的蓝色勋章吧。
该说说初中了。即便贪玩,仍能考第一,这伴随我初中的前两年。转折发生在初三,大批复读生插到班里,初三的课本他们已经学了两三遍,我的心理防线因为突然的落败而崩塌,最后自己放弃了学习,也走上一年复读路,才重新站了起来。惨痛无可名状,是因为心里失去了阳光。我期盼你心中阳光永驻,快扶正那橙色的勋章,孩子。
多听听上一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你会明白你接下来该做什么。小学毕业,是一个新征程的开始,每一个征程,一帆风顺都不会接踵而来。我曾因为缺失青色、蓝色和橙色勋章,错过一些风景,愿你别再错过。
浙大独具“小三精神”
博主:雪山无尘
|
高艳东 |
以下为2012年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毕业典礼上高艳东老师的发言,听到这样的毕业演讲,你是不是觉得很有才呢?原文如下:
祝贺你们依法毕业了!
朕私下想,诸位书生必是极好的。众爱卿均是高帅富,众爱妃均是白富美。但是,请你们记住:事业有成的、当领导的,往往都是矮矬穷——我们的领导除外。
最后一刻,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浙大精神和对浙大的印象,好不好?
竺校长曾经问过两个问题:“到浙大来干什么?将来毕业要做什么样的人?”你们说,到浙大来混,将来要做一个混混。但是,浙大毕业生不能做个小混混,要做个敢爱敢恨的文艺混混。
紫金港、西溪、玉泉、之江、华家池,浙江大学每一个校区都带着水字,浙江二字一半是水,所以,浙江大学是中国最水的大学,但是,我们的毕业生绝对不能做水货,我们今天不能做富二代,我们也不要去当屌丝。
事实上,浙大绝对不是水校,在各大排行榜中,我们常年排第三,在江湖,人称小三。这种小三精神,也是浙大人特有的人生哲学:只做不说,明知没地位,坚信有机会。而且,在武书连的流行排行榜中,浙大已经排第一。其实,第三还是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浙大从来没有二过。但是,即使有一天浙大二了,我们也会死心塌地地爱她,这就是母校。
紫金港校区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大一的女生数量多,质量好。
玉泉校区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工科猥琐男钱多人傻好管理。
之江校区山高、林密、路远,是一个来了想走都走不了的地方。它是猫的世界,光华法学院的院徽吉祥物应该是光华猫。
但是,浙大校徽的标志要求是鹰,校长看到我们的院徽设计,会很生气地问:我的鸟呢?所以,在我们心中,法学院的院徽应当是猫头鹰。法学院的毕业生因此应当有猫头鹰的气质:黑夜给了你们黑色的眼睛,你们却要用它寻找光明。
考入大学的时候,要学习做人,出去的时候,要好好做人。你们经历了三年、两年的有期徒刑,有的人是打着游戏度过的,有的人是打着kiss度过的,有的人是打着酱油度过的,不管你们曾经打过什么,你们统统刑满释放。出去后,要记得,得人品者得天下,要以德服人。
最后,请让我以老师的名义说声:真的爱你。
毕业后我想要的生活
博主:恋敏
|
蒋方舟 |
蒋方舟目前已从清华大学毕业,并受聘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以下为她此前接受凤凰网采访的部分内容,不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她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凤凰网:在大学里跟同学相处怎样?有共同话题吗?
蒋方舟:我不觉得跟人相处有任何问题。但在别人看来,我可能有点格格不入。我觉得人急于融入环境,并非太好,很容易满足和沉溺其中。要保持跟环境的一点疏离感,才有可能改变自己,或者跟环境更好地讲和。
凤凰网:你理想的大学、大学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蒋方舟:有一次北京刮沙尘暴,外面是昏天黑地的末日之象,我们在教室里学古典文学,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那是一种非常桃花源、乌托邦的感觉。我理想中的大学没有那么现实,没有那么焦虑,可以静心想想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
凤凰网:毕业后准备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
蒋方舟:我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看周围人在毕业季躁动而反常,我也渐渐地心生焦虑,打个车也要问出租车司机:“你说北京户口是不是非常重要?”这其实都是源于对未来的恐惧与不确定吧。在此之前,生活是一级级台阶,只需拾级而上,下一步永远是设计好的。自此以后,生活变成带有风险的十字路口,选一条路,或是阳关大道,或是死路一条,更有可能是一条无趣的坦途,沿途的风景一成不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无法想象自己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赶时间上班,下班后看看电视,工作上努力升职……我可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会选择谋一碗饭吃,但现在还不想早早地把自己限制起来。毕业之后,我想好好想想自己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