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建议将退休年龄延至65岁引发舆论热议后,该研究所高层人士否认“65岁退休”是目前的研究结果,称“这是外界的误读”,并称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见本报今日A02版)
相对于人社部此前提出的“逐年递增式”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的建议,如今提出的“阶梯式退休”确实向民意靠拢了一步,但这尚不足以解开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种种症结。只有切实下工夫解开以下三大“结”,才能使官方的政策研究取向与民众的认知达成共识。
第一,要解开会不会冲击年轻人就业的“结”。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网友反对延迟退休年龄。其中,有专家基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前瞻性、战略性思维趋势与民众的一贯性、现实性思维定势尚存反差的原因,更有当前就业率还不够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仍很突出的原因。如果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要挤占已有的就业岗位,将很有可能使年轻一代的高素质人才面临被“搁置”的窘境。那么,有关部门在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时,是否应对未来大学生人力资源流入量进行市场预测,并将其与老龄人力资源流出量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考量后,再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消除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冲击年轻人就业等方面的顾虑?
第二,要解开靠什么填补养老金缺口的“结”。很多人认为,有关部门加紧推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出台,有以此填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缺口的意图。民众对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养老金缺口可用多种合理的途径来填补。比如,可利用国企利润“反哺”养老金;可通过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挤出财政资金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可以像上海那样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即“退税养老保险”,激励更多人从个人收入中多拿出一些钱来缴存养老保险金;也可以通过将积累的养老保险金用于投资让其增值……
第三,要解开何以实现养老制度公平的“结”。人社部正在研究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新政的风声传出后,民众关于“先解决养老制度公平问题,再谈延迟退休年龄”的呼声也随之响起。这说明,在延迟退休年龄背后存在的养老制度不统一、不公平问题,才是延迟退休年龄最大的阻力和障碍。而消除阻力和障碍的关键是要改革公务员养老制度,让其也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进而推动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养老体制改革有实质性进展,使我国养老制度建立在一个相对公平统一的平台上,再逐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制度性公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