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拼接 |
|
清除污物 |
|
细致修复 |
|
纱布除“疤” |
|
修复后的唐三彩胡俑 |
|
修复后的唐三彩骑马俑 |
|
修复后的唐三彩俑
| |
还记得上个月记者向您介绍的那些在古墓壁龛里发现的唐三彩吗?(详见本报6月5日A08版报道)由于墓葬距今已有千年之久,且曾遭破坏,不少唐三彩在发现时已残缺不全,有的胡人俑丢了脑袋,有的三彩马断腿断颈,十分可惜。为让这些精美的唐三彩恢复原貌,连日来,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室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紧张地忙碌着,用他们的巧手将这些唐三彩复原。
巧妙拼接 对颜色、找纹路,修复之前先“拼图”
昨日上午,当我们走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室时,7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文物修复师正聚精会神地忙碌着,有的用蘸了纯净水的棉签清洗文物表面的泥土、污垢,有的用石膏为残缺的文物添补“零件”。
在他们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几件已经修复的文物。如果不是他们介绍,外人很难想象,这些文物是用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碎片拼接而成的。
“修复文物前的一道主要工序是拼接,它跟孩子们常玩的拼图差不多,但比拼图的难度大了很多。”有30多年文物修复经验的赵俊卷笑着说。
赵俊卷的面前摆放着几十块唐三彩碎片,它们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他的目标是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
“这些碎片是在一个地方发现的,清理的时候工作人员特意将它们放在一起。尽管如此,要想按照纹路、颜色把它们拼成一个完整的器物很不容易。”他说,要想使拼接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把这些碎片按照质地和颜色分开,比如有几块是红色的,有几块是白色,有的有釉色,有的没有。然后在相同质地的碎片中先拿出最大的那块,再从其他小块里找能和大块纹路对得上的。在拼接的过程中,要不断尝试,这块不行换那块,一个方向对不上,换另一个方向……
“顺利的时候能很快对上,就赶紧做个记号继续往下拼;不顺利的时候任你怎么摆弄都不行,就得到之前挑剩下的碎片中找,实在找不出来了,就只好用石膏补一块,等以后找到了再换。”赵俊卷说。
赵俊卷一边说,一边拿着几块碎片比对。只见他稍微调整了一下方向,一块红色的小碎片便和一块大碎片对在了一起。“你瞧,凡是能对上的,中间通常一点缝隙都没有,我们就可以用特殊的材料将他们粘合在一起了。”赵俊卷说。
细致修复 仔细清洗,巧妙补缺,小心除“疤”
是不是只要将碎片拼接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呢?赵俊卷笑着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指着一件正在修复的三彩马讲解:“文物修复的过程很复杂,修复师需要具备很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修复之前要查阅相关资料,与实物进行比对,检查文物上的遗迹、风化程度、纹饰、字迹等。接着是进行修复步骤的反复实验,以确保实物修复的成功。”
从整体上看,文物修复需要几个比较关键的步骤。
首先要对文物表面进行清洗。清洗的目的一是除去文物表面的污物,二是保证拼接时能严丝合缝。不过,清洗文物可不像我们在家里擦拭普通艺术品那么简单。我们看到,修复师的工具盒里摆放着毛笔、棉布、竹签、牙刷等,这些工具是干什么用的呢?修复师方盾介绍,由于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修复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尤其不能用金属器物接触文物表面,以免损伤文物。最好的办法是将毛笔或棉布蘸纯净水后一点一点地清洗,用棉布清洗表面,用毛笔清洗缝隙,而竹签或牙刷则可将文物表面的一些污垢除去。
清洗、拼接之后是补缺。这些三彩马、三彩俑有的缺胳膊,有的少腿,要想让它们站起来重展雄姿,必须得靠修复师巧妙的补缺手艺。方盾拿着一尊精美的文官俑向我们介绍,这尊文官俑最初发现时只是16块大小不一的碎片,经过拼接,才显示出基本面貌,但由于一些身体部件缺失,他还不能站起来。怎么办呢?经过查阅资料,与其他文官俑对比,修复师们最终在他身上动了8处手术,为他增加了8个“零部件”,才使他重新站了起来,向我们展示大唐时期来洛经商的胡人形象。而类似的补缺在其他唐三彩上都有体现,一匹三彩马4条腿上补了3处石膏,另一匹三彩马的两只耳朵都是用石膏重新做的……
最后一步是用纱布打磨。手术做好了,“伤疤”如果留在身上不免影响美观。怎么办?修复师们自有办法,他们把纱布剪成小细条后小心翼翼地打磨那些缝隙,纱布的宽度几乎和缝隙差不多。为什么要这样呢?方盾笑着说,纱布太大了,会伤害到文物的其他地方,还会把周围的颜色弄掉。
修复原则 远看要一致,近看要有别
修复文物,怎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方盾介绍说,现在文物部门进行的修复通常是为了展览的需要,与商业修复有所不同。
他指着一匹已经修复的三彩马说,商业修复的标准是修旧如旧,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最好看不出来是修复过的,但文博系统的修复并非如此,哪里是修复的和哪里是原本就有的是有所区别的,因此这是一种可识别的修复,即补全部分同原件在颜色和层次上稍有区别,做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方盾说,因为现在的修复受材料的限制,并不一定是最科学的,而过程和材料可逆是为今后修复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选择最佳的修复材料和方法,“因此在实际修复中,修复专家往往强调最小干预性和可逆性”。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修复师所进行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赵俊卷指着一页页修复记录告诉我们,在修复过程中,每个步骤他们都会记录,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细心认真,稍有不慎就会毁坏文物。
据介绍,一个多月的时间,7名修复师已成功修复40多件文物,平均每件文物的修复时间为一周左右,比较复杂的,用时甚至在1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