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5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1 求学与放牧
10 失眠用生姜 助您睡得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7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以一种更纯粹的方式去探视西藏
11 求学与放牧
  9岁的旺扎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能吃上馒头,穿上干净的中山装。

  那个时候,当地已经实行包产到户,旺扎家里分到了300多只羊、8头牦牛和1匹马。他的哥哥、姐姐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在读书,有的已嫁人,只有他和最小的弟弟多木旦还与父母住在一起。

  牧民家里牲畜越多,所需放牧的人手就越多。河谷有水的地方,适合放牦牛、马和犏牛,绵羊和山羊则适合在山上放。幼崽要与母畜分开放,如果离得太近,小家伙就会把母畜的奶汁吸干,影响母畜的产奶量。

  为了提高牲畜的品质,提高其产奶量和产崽量,牧民们希望家马与野马交配,家牦牛与野牦牛交配,牦牛与奶牛交配,同时还不被野生动物引诱去。

  旺扎一家人都为分到这么多牲畜而高兴,只有旺扎暗自伤心。他担心父母会让他放牧,而不让他上学。他的这一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家里不但让他放牧,还让比他小几岁的弟弟多木旦也放牧。

  1978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旺扎正在放羊,见一辆8座吉普车停在草场上。旺扎十分好奇,便凑上去看热闹。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用藏语问他愿不愿意上学时,他以为自己在做梦,惊得四处张望。直到看到蹦蹦跳跳的小羊、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他才知道这是白天,不是做梦的时候。

  看到他渴望上学的眼神,对方问他要不要回家跟大人说一声,他连说“不要”,说让邻居晚上把羊赶回去就行了。

  就这样,旺扎背着装有糌粑的干粮袋子上了车。

  后来旺扎才知道,这个干部是专门来阿里地区招生的。上面给阿里地区下达了硬性指标,要求整个阿里地区必须招收36名学生入学。因为当地实行包产到户后,大多数家长将孩子留在家里放牧,当地干部只好用这种方式寻找生源。

  那天晚上,没有上过一天学、不会写一个字的旺扎,进了狮泉河中学,成为一名中学生。

  中学毕业后,旺扎到拉萨学习发电报和译码,成为阿里地区邮电局的职工。时间一久,他觉得每天发电报没意思,便自费到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

  回到阿里后,旺扎决定下海。他从那曲地区的安多县买了一车酥油,沿途兜售,回到阿里时,就将酥油卖完了。后来,他决定开公司,母亲不同意,说他翅膀硬了,不管公家的事了。

  当时,地区粮食公司不景气,该公司总经理找到旺扎,给了他一个副经理的职位。他走马上任后,该粮食公司很快转亏为盈。领导觉得他是个经营人才,便调他到烟草公司当经理、书记,他一直干到现在。如今,地区烟草公司年进出资产超过一亿元。

  老九多木旦,至今还和妻子一起在祖辈放牧的地方放牧,其帐篷里仍然放着父母留下的酥油茶壶和小小的银杯。他说,小时候要是自己与旺扎都上学,家里就没人放羊了,虽然他是愿意上学的。

  他对阿里历史文化的熟悉令我感叹,对西藏宗教文化的研究使我敬佩。他对生死的看法,对我影响深远。

  当谈到死去的两位哥哥时,多木旦与大姐多吉卓玛一样表现得很轻松,这一点令我大惑不解。

  他说,藏传佛教认为,一个人死去后,其灵魂还存在,还会转世,生死轮回,永无止境。所以,信徒都希望自己死后能天葬。在最圣洁的天葬台天葬,是信徒临终前最大的愿望。人虽死,灵魂却没死,尸体就像一个柜子、一扇门,把尸体肢解、天葬,让老鹰吃掉,老鹰就不再去吃其他东西,间接地挽救了其他生灵。他们认为这样会在轮回的时候有一个好的来世。

  他还说,如果一个人对待牦牛跟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就能达到一种大爱的境界。(摘自《阿里 阿里》 杜文娟 著)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