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国内·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异地高考呼之欲出, 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7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异地高考呼之欲出, 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新制定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已进入实质阶段,将适时发布
  (网络图片)
  □新华社上海7月20日电(记者 许晓青 仇逸 赵仁伟)

  核心提示

  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改革日前传出新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已进入实质阶段,将适时发布。

  呼吁多年的异地高考政策会有哪些内容?新华社记者了解到,新政策或许只是一些原则性要求,具体措施仍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1 异地高考:百姓呼声越来越高

  “读书的政策总是会变的,而且相信会变得越来越好。”一度作为中国农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深圳女农民工肖红霞对自己的儿子这样说。

  与许多农民工一样,从进城务工的那一刻起,肖红霞就梦想自己的孩子跟随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最终参加高考。不过,曾经“铁板一块”的户籍政策并不允许这样做。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国家规定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然而这些年来,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撼动”学籍加户籍的高考管理制度。

  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已达2.6亿,其中跨市进城务工人员总量2.2亿。因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求学已成为亿万人的呼声。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从这一年起,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解决方案开闸。

  更大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后如何升学,特别是异地高考。那些自2008年起已在享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正逐步进入高考年龄段,他们已经等不起。

  2009年开始,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提出“异地高考”建议。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两会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2012年3月,异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内出台的消息再度成为两会焦点。

  应该说,异地高考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一个两难命题。支持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推行高考同城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反对者担忧,异地高考的政策松动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进一步膨胀、本地与外来生源利益失衡等。

  2 个别省市探路,京、沪审慎行事

  今年早些时候,山东、福建等省相继出台异地高考试点方案。山东省将从2014年起稳步推进,规定凡在省内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就地(即就学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本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不过,在具有代表意义的北京和上海,“有关方案”仍在酝酿之中。

  北京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近日对记者说,当地一直就异地高考政策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尚无结果。异地高考是涉及随迁子女“小升初”、“初升高”及高考全流程在内的系统性改革。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正在酝酿的异地高考方案涉及高考指标、技术操作等环节,还要放大到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进行统筹协调。

  审慎行事的背后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目前,北京常住人口已超过1900万,上海更是达到2300万。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流入地,同时也是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地区,京、沪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政策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分析,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和大城市人口压力下,相关改革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冲击部分当地生源利益时该怎么办。

  教育部门表示,改革涉及教育和升学资源的再分配,对不同户籍学生的利益将会通盘考虑。

  3 “异地考、异地录”或将成现实

  针对“异地高考”相关政策,教育部日前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权威人士分析,将根据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有关情况,因地制宜确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记者从京、沪教育部门了解到,异地高考一旦“开闸”,将实现“异地考、异地录”,但这一改革可能是渐进式的,各地将以不同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参考家长在务工城市工作及生活情况等。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山东、福建等地已公布的标准以“学生高中段完整的学习经历”为条件。上海正在酝酿的方案,在原则上拟参考随迁子女家长即进城务工人员的情况而定,例如家长在上海有固定的工作岗位,缴纳了社会保险等。

  一些参与制定政策的京、沪专家分析,参照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居住证申领的“积分制”,异地高考门槛也很有可能与随迁子女家长的“积分”挂钩,此外,高职、专科、本科分梯度推进招生录取的可能性也很大。

  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各地方案推行后,一些大城市有可能通过某些限制条件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挡在门外。

  杨东平认为,异地高考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理论和实际一定存在落差,这一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异地高考的制度设计是以户籍改革与发展为依托的,可能会要求进城务工人员满足一定的条件。从长远看,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将形成面向广大随迁子女的、更加多元化的社会流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