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书海与王珠英近照。 |
|
100多年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如今,我市一对年过六旬的教师夫妇似乎有意印证荷尔德林这句话,他们退休后笔耕不辍,用简单而质朴的诗句记录他们的生活经历,对诗意生活心存感恩。
恋爱诗话
李书海、王珠英退休前都是小学教师,都喜欢写诗。
他们写诗要追溯到“文革”前。“文革”期间,夫妻俩无可奈何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直到20世纪80年代,两人才又有了写诗的念头。
李书海、王珠英真正把写诗当成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彼此经常诗歌酬答,则是退休后的事情。
“严格地讲,我们写的也不能算诗,近乎顺口溜。我们写这些东西,不指望能写出深度和高度,能自娱自乐就行。”李书海平实地对记者说。
最令他们难忘的,是二人刚开始约会的情形。当年,李书海和王珠英被分配到瀍河回族区同一所小学教书,两个人都住在学校宿舍里。
那时,白天不上课的时候,李书海经常到王珠英的办公室找水喝,边喝水边和她聊天,聊着聊着就不走了,两颗心不知不觉中越靠越近了。
晚上9点后,李书海经常到校园里吹箫,一听见箫声,王珠英便不由自主地“飞”出宿舍,站在月亮地里听。“玉箫传佳信/人约小麦黄/月上柳梢头/窃窃槐荫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他们当时的情形。那在箫声中若隐若现的,是怎样一种微妙的情愫啊!
1984年,李书海又为妻子深情撰诗:“恋时容貌且犹新/眼似秋水笑迷人/杨柳含烟肤雪色/体贴入微暖如春。”岁月已逝,深情犹在。
诗歌酬答
退休后,两人迎来了他们生命中最悠闲的时光。夜里听见机动车的鸣笛声,联想起祖国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他们会深情赋诗;牡丹文化节期间看花回来,他们写诗;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回来,他们也写诗;晨练回来,他们照样要写诗。
他们诗歌的内容很宽泛,大多是对生活的实感,积极、乐观,我们从这些诗中找不到一丝抑郁。
王珠英回忆起了这样一桩往事:有一次,一家人因为钱的问题发生了矛盾,气氛相当不好。这时,王珠英突然说了一句:“我给你们念首诗吧?”家人都很意外,竟然都静了下来,听王珠英朗诵。她朗诵完了,屋里还响起了掌声,紧张气氛一下子缓和下来了。
她当时朗诵的那首诗《钱是什么》,说教意味很浓,有理胜于趣之嫌,但她用朗诵的形式来表达,居然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说,是爱诗的人赋予了它这种力量。
诗意生活
诗歌写得多了,夫妻俩还把部分手稿整理成册子,在李书海过70岁生日那天,他们把册子作为礼物发给家人,大孙子说:“我真没想到我爷爷还会写诗哩!”
2011年春节,大孙子和小孙子争着背爷爷奶奶的诗歌,儿子、媳妇们看着都开心地笑了,这是诗歌给家中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