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菜价每日都有变化,上表数据是5日上午现场收集的最低菜价,仅供参考。
绘制
莉莎 | |
核心提示
买菜不光看品相、价格,还要看“出身”?穿着时髦衣服去买菜,菜贩就会喊高价?出门前看看天,下雨前赶紧备点儿菜,准省钱。8月5日,记者在西工区几个菜市场里走了一圈,又学到了不少买菜的学问。
掌握菜的“出身”
才能吃得健康、放心
7时,记者在九都路上遇到去买菜的李大娘,向她打探哪里能买到最好吃的菜。李大娘也不指路,直接说:“姑娘,你跟我走就行了。”
李大娘家住体育场路附近,每天早上必到七一路便民市场(俗称洛浦公园早市)买菜。
进入便民市场,门口就有很多菜农一字排开,摊位上的菜多是绿叶子菜,看起来很新鲜。李大娘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杀”到里面,在一个穿灰色夹克、推三轮车的中年男子摊位前停下,也不问价格,直接拿了几把生菜,上秤,付钱,走人。
再到里面一个黄瓜摊位前,摊主是一个穿着碎花衬衫的中年妇女,看见李大娘,她热情地招呼:“你直接来筐里拿吧。”
记者纳闷:莫非这两家最便宜?仔细一问,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中年男子的生菜1.5元一斤,和其他摊贩的差不多;中年妇女的黄瓜2元一斤,倒是比其他摊儿上还要贵上0.2~0.5元。
记者问李大娘原因,李大娘说:“这你就不懂了,买菜不光要看品相、价格,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出身’。要是‘出身’不好,卖相再好、价格再低我也不要。”
李大娘说:“前两年,我到一个菜农的地里,顺着他浇水的水渠一直走,发现他竟然是用生活污水浇地,那菜咋能吃?从此我买菜都要先打听菜的‘出身’。”
随后,她指着那两个摊贩说:“那个男的用的是从机井里抽上来的水,种出来的生菜可以生吃;那个女的家里养有鸡,用鸡粪当肥料,种出的黄瓜又脆又甜。咱不差那几毛钱,最重要的是吃得健康、放心。”
怪事
穿衣还影响菜价?
在健康西路上居住的陈女士一般选择在离家比较近的纱西农贸市场买菜,前一段时间她发现了一件怪事。
陈女士爱打扮,出门买菜也要一身套装,配饰也要一应俱全。她买菜不喜欢问价格,菜贩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一天,她买菜回家遇到同院居民,聊起双方买的菜。她郁闷地发现,同样的菜,还是在同一个摊位上买的,她的一斤菜硬是比别人的贵了0.5~0.8元。
邻居笑说:“肯定是人家看你穿得时髦,想着是有钱人,就多要点儿。”
下一次买菜,她特意穿上了家居服,手上只拿一个购物袋。“嘿,这回果真买到了正价菜。”她笑着说。
“很多摊主其实就是随口报菜价,‘看人卖菜’的摊主虽说不多,不过也难保碰不上。再说,穿得朴素点,讲价钱也不丢面子。”陈女士已经学会打省钱的“小算盘”了。
天气变化
部分菜价上涨
近两天天气变化,菜价也跟着变化。我们在走访中发现,部分蔬菜近期一直在涨价。
以洋葱为例,几个菜市场里的洋葱卖相大多不是很好,有的还有疤痕,但价格不低,最高卖到2.5元一斤。金谷农贸市场里的一名摊主说:“就这卖相,这两天还会涨。前两天已经从1.5元涨到1.8元,现在最高价已卖到2.5元。”
究其原因,摊主说:“菜农地里的这一批洋葱差不多出完了,这两天又下雨,导致一直涨价。”
为了买到便宜菜,很多主妇会在变天前囤菜。对此,在汉屯路上居住的孙女士有不同看法:“每次下雨,菜价涨幅都不一样,从两毛到一块。若是家里人少,就不必囤菜,反正多花不了多少钱,每顿饭还可以吃到最新鲜的菜;家里人口多的话,倒是可以囤一些,这样算下来也能省不少钱。”
探访结果:
七一路便民市场最实惠
在记者走访的西工区5家菜市场中,七一路便民市场在蔬菜价格上的优势不言自明,是当天探访结果中的“最便宜菜市场”。
七一路便民市场营业时间:5时至9时30分。
地点:七一路一直向南,洛浦公园入口处。
公交线路:乘7路、16路、20路、23路、36路、45路、69路、78路至九都路与七一路交叉口下车,沿七一路向南至洛浦公园入口处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