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等仪器都曾安放在灵台上。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昨日,记者从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获悉,市文物局提交的《关于报批汉魏洛阳故城东汉灵台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和《关于报批丝绸之路申遗遗产点汉魏洛阳故城太学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立项的请示》已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正式批复。这预示着,汉魏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遗址保护展示详细性规划项目正式立项,灵台、太学等东汉礼制区内的一系列著名遗址点将启动新一轮的保护和展示工程,我市也因此将再添一处新的考古遗址公园。
礼制建筑区遗址是汉魏洛阳故城的重要部分
提起汉魏故城,人们首先想到位于白马寺附近的宫城区。近年来,随着阊阖(chāng
hé)门、铜驼大街等保护展示工程的完工,宫城区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但事实上,位于城南郊的礼制区也是汉魏洛阳故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书记孙红飞介绍说,汉魏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位于现在洛河南岸佃庄镇岗上村与太学村之间,整个遗址区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500米,形状不规则,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在这一范围内,由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东汉灵台、明堂、辟雍、太学遗址。
孙红飞说,早在2007年我市启动汉魏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时,市文物部门就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了对灵台、太学等礼制区建筑进行保护的建议,并请有关部门对其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规划设计。
“由于汉魏故城的整体保护区域比较大,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宫城区的保护和展示上,礼制区的保护展示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孙红飞说,随着伊滨区的开发建设,被纳入伊滨区范围内的礼制区的保护展示工作也因此被提上议事日程。
我们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再次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了申请,希望对东汉灵台遗址和太学遗址进行保护展示。没想到,国家文物局很快就给予批复。
我们注意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文件中特别强调:灵台、明堂、辟雍和太学是汉魏洛阳故城的重要礼制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做好汉魏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域遗址的保护展示工作对汉魏洛阳故城的整体保护和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文物局的这一批复,预示着东汉礼制区的保护和展示工作将正式启动,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汉魏故城宫城区考古遗址公园的附近还将增加一座新的考古遗址公园,即礼制区考古遗址公园。”孙红飞说。
申请获批后,礼制区的保护和展示工作也将正式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
孙红飞说,汉魏故城礼制建筑始建于东汉初,曹魏、西晋沿用,经过1500余年,现地面仅存高约8米的灵台遗迹,其余建筑遗迹均被埋藏地下。其中,灵台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台遗址,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这里发明了享誉中外的地动仪、浑天仪。“以这四个建筑为重点的东汉礼制区对于人们了解东汉的政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成考古遗址公园后,不仅能成为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中一个新的亮点,对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也将起到助推作用”。
将建考古遗址公园,有望站在玻璃罩上看灵台
据了解,目前市文物部门已经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有关人员对该考古遗址公园作整体规划,初步打算以仿古风格的面貌呈现,而具体的设计方案要等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后,才可具体实施。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国家文物局在批复文件中对灵台的设计方案已经初步认可。
我们了解到,关于灵台的保护展示方案,近年来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一直在进行修改和论证,而提交到国家文物局的第二次设计方案由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设计,该方案提出,对灵台的保护,计划采取原址覆罩的保护思路,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夯筑高台上加盖一个玻璃保护罩,将来参观者可以站在玻璃保护罩上观看灵台遗址。按照该设计方案,将来的灵台遗址保护工程为仿古外观,大约百米见方,二层台价,总高约17米,其内部空间还计划设置数个展厅,用于组建“张衡纪念馆”或“中国古代天文馆”等,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文物局在批复文件中指出,灵台遗址原址覆罩的保护思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于已经被掩埋的明堂、辟雍、太学三个遗址,孙红飞说,此前对这三个遗址的考古发掘只停留在平面布局阶段。下一步,考古人员将重点对这几个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对他们的边界等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待整个遗址区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还将对这些遗址进行新的考古发掘,以配合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
相关链接
太学、明堂、辟雍、灵台
礼制建筑是封建王朝宣教礼仪之所,主要包括明堂、辟雍、灵台,世称“三雍”。
太学: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在都城南开阳门外建立太学,太学学生最多时达3万余人,曾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高等学府。太学遗址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60米,四周有墙,各设一门。遗址内有大面积的建筑夯土基址,内有一排排呈东西向或南北向的长方形房基,排列有序。由于洛河北移,现其北半部已在河堤之内,无法知其全貌。
灵台:灵台是中国古代用来观天象、占星云、卜吉凶、定历法的封建礼制建筑。东汉灵台建立距今已有1900多年,曹魏、西晋延续使用,到北魏时废弃。张衡设计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等仪器都安放在灵台之上。
灵台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址。经勘察发掘,灵台为230米见方的院落,四面共开十二门。现遗址北面部分被洛河堤占压,南面部分被道路占压,墙垣内的中心建筑就是今天尚能看到的夯筑高台。
明堂: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庙”。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
现明堂遗址地表已无迹可寻,经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围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96米,四周有墙,墙外有壕沟。其主体建筑遗址是圆形夯筑台基,直径达60多米,夯土厚达2.5米。遗址现被厂房占压。
辟雍:辟雍位于明堂遗址东,西距明堂300米,是天子“行礼乐,宣德化”的场所,即所谓的“天子之学”。
辟雍遗址有170米见方,中心为殿堂,四面设门,院内东、西、南、北各有一组由三座“品”字分布的建筑所组成的建筑群。遗址中部为一边长45米的方形夯土基础。现遗址有部分被工厂厂房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