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在杭州K192公交车上,一对夫妻站在一个有座位的小伙子旁边,妻子抱着孩子,小伙看了几眼,没让座,车上播了四遍让座提醒但无人应。突然,丈夫大骂:“看什么看。”连扇了小伙5个耳光,小伙被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有自称是“小伙子的朋友”的网友爆料,小伙子本身腿不大好,回家后哭得很伤心。(8月26日《钱江晚报》)
有一个常识需要重申:让座是美德,不让座可能公德心有瑕疵,但绝不代表道德沦丧。即便是一个健康的公民,只要他不乐意,他就有不让座的尊严与自由。而周遭的乘客,既不应有没来由的道德优越感,更不应拿白眼与鄙夷的脸色居高审判。
不让座,是买票上车者的权利与自由。只有尊重这种权利与自由,让座的道德诉求才不至于走向暴力,不至于裹挟戾气。如果不能在法律规则、人伦道德等秩序层面厘清先后与主次关系,个个以道德圣人的姿态苛责常人甚至不惜践踏公民合法权益以成全“美德”,那么道德不过就是皮鞭与阴谋的殉葬品。这些年,我们时常耳闻目睹“被让座”的诡异甚至让座者连起码的谢意都无法获得,根源恰恰在于舆论过于拔高了“道德”,而不惜戕害权益与自由。
权利不被尊重,道德“毛将焉附”?没有权利与自由,美德不过是一袭华美而生满虱子的袍子。值得反思的是:面对不让座者,我们身边那些需要座位者的霸气从何而来?
眼下,太有必要重申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了。法理不彰、规则不显,道德不过是私欲的遮羞布,或者是互戕的变态游戏,最终无益于公共生活。公民社会,每个人都该树立基本的价值理念:先有尊重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后才有让座的道德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