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中学生存有不健康的心理,对于这个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里的人文学科,尤其是语文、政治,由于其富含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理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头雁”。
比如政治课的哲学部分,就是一门启迪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核心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从多方面去看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有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心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缺乏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就不会了解学生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就不知道他们犯哪些错误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也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有许多怪异行为;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不能及时发现,等到严重时会不知所措,甚至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一般思想问题对待。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如果只一味地批评、处罚,不但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伤害,更有可能人为地制造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政治课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问题时,要联系学生实际去讲解。对于中学生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自己的家庭、资质、个性等客观现实出发,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和学习目标,扬长避短,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才是正确的人生之路。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只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优秀的。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定位,这对保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
2.人是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因此首先必须顺应环境。但环境又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积极方面变化的,尤其是处在逆境时。这就是主观能动性问题。半杯水的故事应该对我们有所启迪。故事说的是,先后有两个人在夏天走山路,口渴向寺院和尚讨水时,和尚都只给半杯水。先讨水的人悲哀的叹道:“怎么只有半杯水呢?”然后满脸愁容地离去。后讨水的人高兴的说道:“在这荒山野岭能讨到半杯水喝,真是幸运!”同是半杯水,两个人的情绪截然不同。第二个人的心态是积极的:半杯水是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我们要教育学生向第二个讨水的人学习,遇事要从积极的一面去看。
3.矛盾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一时难以解决的事是正常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看待。角度不同,情绪、感受也不同。音乐家肖伯纳有次和朋友在乡间小路上散步,碰到一个傲慢的财主。财主说:“我是从不给愚蠢的人让路的。”肖伯纳往旁边一站,微微一笑说:“先生,我和你正相反。”肖伯纳的想法是,他是他,我是我,我有礼貌是我的事,他无礼貌是他的事,这是两件事,我为什么让他左右我呢?聪明的肖伯纳是对的。他若和财主争斗,就会产生更大的矛盾,从而背负很大的负面情绪。因为为这种事情争斗,除了两败俱伤,没有胜者。正像有些同学在与朋友交往中所犯的错误一样,自己对朋友好,朋友也一定得对自己好;一旦发现了朋友对自己不像自己对他那样好,就气恼、悲愤、想不开。这就是不能合理地认知生活中的矛盾所致。
所以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和多面性。对一个问题我们应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认识。倘若只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当事物发生变化时就会陷入绝望。生活中付出了汗水不一定会得到收获;遭受一次挫折,不等于所有的天空都将永远黑暗。这些道理教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理解、感悟,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