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初中:好成绩源自好习惯
规划高中生活 决胜炎炎六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初中:好成绩源自好习惯
□记者 杨寒冰
    教育大讲堂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25日,有很多读者从孟津、偃师等地赶来听课。当天,东方二中(原拖二中)校长齐振富就“如何适应初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内容与家长、学生进行了沟通。

    忘掉小学成绩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除了自己有一些不适应外,家长也有很多不适应。比如,很多家长对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的考试成绩和排名深感疑惑。孩子上小学时,能考八九十分(以下分数均以百分制为参考),到了初中以后,只能考七八十分,甚至刚刚及格。孩子上小学时,是班里的前几名,升入初中后,名次却排到了后面。

    齐振富说,小学教育侧重于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考试题目相对简单,而初中生有升学压力,考试题目侧重于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有所增加,考试时,失分就多。所以,家长和学生最好能忘了小学时的分数,以免越比越灰心。至于名次问题,初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有时一个班级里有很多小学时的尖子生,强强对比,自然会有人名次倒退。另外,小学强调特色化教学,每个学校教学特色不同,这个学校的尖子生到了另外的学校就不一定是尖子生。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忘掉小学的名次,到初中后,努力拼搏,从头再来。

    第一学期最关键

    常有家长对着孩子抱怨:“你看×××,人家家长整天都不管,人家学习又好,又听话。我天天为你操碎了心,你却一点都不争气!”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不用管?因为人家的孩子该学习时学习,该休息时休息,家长没啥可管的。而被唠叨的孩子,该学习时不学习,该休息时玩游戏,家长怎么能不操碎心?

    区别在哪里?在于学生学习习惯不同。学生如果在小学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一定要重点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时,语文、数学、英语一天排好几节课,一个知识点,老师反复讲,即便有些孩子习惯不太好,凭着聪明劲儿,成绩也会不错;到了初中,只靠小聪明取得好成绩的侥幸事儿不可能再发生了。

    初中科目大量增多,七年级七科,八年级八科,九年级七科,课堂容量增加,初中一节课的容量相当于小学四节课的容量。有些知识点,老师一讲即过,这节课不专心,下节课就可能听不懂。初中的作业量也会增多,如果没有养成高效率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写作业就会到很晚,影响休息,进而影响身体发育。

    所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培养好习惯要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前三天是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要把各种要求跟学生讲清楚,比如几点起床,晚上如何复习、预习等,要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计划制订好以后,贵在坚持,最好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习惯就能养成,然后要注意巩固,巩固一个学期后,就能为初中三年打下不错的基础。

    避免“7-1=0”现象

    有人将学生有一门偏科,总成绩大大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7-1=0”现象。学生总成绩不理想,就很难进入理想的高中。

    一般来说,女生的薄弱学科是数学、物理、化学和历史,男生的薄弱学科是语文和英语。

    当学生有薄弱学科出现时,家长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的这门学科不好或者孩子不喜欢这门学科等,以免给孩子造成消极心理暗示,让他们更讨厌这门学科。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及时跟任课老师沟通,或者找家教进行辅导,千万不能等到孩子完全跟不上了,才着手弥补。

    另外,初中生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要学会主动学习,不要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主动多做一定量的习题。对于薄弱学科,除了多做题外,还要有纠错本,对于那些做错的,老师讲过以后还有疑问的或经过再次请教老师和同学后才弄明白的习题,一定要记在纠错本上,重点对待,这样不仅能查漏补缺,而且能预防该学科变成薄弱学科。

    初中教材有很多版本,河南各地所选的教材也不相同,但是中招考试是统一出题。老师在平时上课时,会补充很多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上课时,一定要学会记笔记。新教材每页留白都很多,建议将笔记记在教材上,方便复习。对于整块的内容,字数较多的,则可记在笔记本上。

    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都是老生常谈,关键在于,谁能做到、谁能坚持。能做得到,并持之以恒者,一定能在初中阶段取得良好的成绩。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