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嘀嗒 嘀嘀嗒 嘀嘀嘀嗒嗒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嘀嗒 嘀嘀嗒 嘀嘀嘀嗒嗒
听现实版“听风者”讲述电报机的往事
凿孔带和公电密语手册
电码本
手键
粘贴贺电的卡片
张洛洛正在调试的是第一代无线电收发报机。
    □记者 李燕锋/文 记者 张晓理 见习记者 张斌/图

    核心提示

    谍战电影《听风者》正在热映,为监听敌台而设立的神秘701部队也引起大量影迷的兴趣。看完这部电影,洛阳联通公司发报员张洛洛感慨万千:因为这看似神秘的电报机和莫尔斯电码曾在他的生活里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他至今仍每天都检查一遍仅存的几台电报机,因为它们是社会应急机制中的一部分,一旦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造成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中断,这些电报机将担当起传递信息的重任。

    1 看 “听风者”发报,他兴奋得夜不能寐

    近日,我们在洛阳联通公司产品应用中心见到了张洛洛,他当时正在调试一台传真电报机。

    听说我们受电影《听风者》的影响来了解无线电发报机,他兴奋地说:“这电影我也看了,回来后一夜没睡着,电影里那些电报机我以前常用。”

    张洛洛今年48岁,1987年,在部队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的他复员回到洛阳,成为当时洛阳市邮电局电报科的一名发报员。“你们瞧,这是我们用的第一代电报机,上面一部分是发报用的,下面一部分是收报用的,这个是耳机,这个是手键……”他指着一台有些陈旧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向我们介绍。

    在张洛洛的指导下,记者戴上耳机,接通电源,耳边立即响起刺刺啦啦的声音。“扭动这个旋钮,可以寻找不同的波段。”说着,他又指导记者敲击手键。

    随着手指的起落,耳机里传来嘀嘀嘀嗒嗒嗒的声音,记者仿佛回到了电影中神秘的谍战世界,一时兴奋无比。

    张洛洛笑了:“其实发报工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神秘。作为民用电报机的发报员,我们都有一个电码本,每个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都有对应的长短不同、组合不同的嘀嗒声,而每个字又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熟记这些,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

    “为熟练发报,发报员总是电码本不离手。电影《听风者》里的发报员工作难度更大,因为他们得不断地换密码本,以防敌人窃取信息。”他说。

    随着电报业务的衰退,张洛洛好几年没发过电报了,但他依然清楚地记得:洛阳的“洛”对应的数字是3517,1是嘀嗒,2是嘀嘀嗒,3是嘀嘀嘀嗒嗒,4是嗒嘀嘀嘀嘀,5是嘀嘀嘀嘀嘀……

    “这些声音很难分辨,比如7和3的声音相反,4和6相反,8和2相反。”他说,电影《听风者》中,何兵将我方代号“老鬼”和敌方代号“重庆”听错,导致女主人公被杀害,正是因这两个词的滴答声极其相似。对于发报员来说,熟知每一个字的声音是非常关键的。

    2 忆 当年辉煌,洛阳每天收发电报超5万份

    回忆起20多年前的发报工作,张洛洛和他的同事兴奋不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报可是邮电局最主要的业务!”1978年就进入市邮电局电报科工作的嵇艳玲说:“大约1993年,移动刚起步,只有几个人,还只是我们电报科的一个小班组。”

    嵇艳玲今年50多岁,1978年从省邮电学校电报机务专业毕业后到市邮电局电报科从事设备维护工作。她说,当时洛阳的电报业务量非常大,电报科有100多名工作人员。

    “每天收发电报5万份以上!”她笑着说,“洛阳是个中转站,有电报过来,收报员接收后,由分发员按地址分发,落地的电报交给译电员破译后投递,需要转发的再由发报员转发。”

    嵇艳玲说,发电报的价格从新中国成立后每个字0.035元涨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0.145元,这个价格后来一直没变。这在当时是比较贵的,一个字就值一斤面粉,大家发电报时可谓“惜字如金”。

    虽然发电报很贵,但它速度很快,一般24小时内就能送到,而且庄重。

    “电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必要时可以作为证据。拿着电报去火车站接人,可以凭此购买站台票!”她说,在固定电话走进普通家庭以前,电报的业务量非常大,有些单位还会申请自己的电报挂号,电报挂号相当于地址缩写,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除了日常发报外,那时贺电和唁电使用量也很大。亲友有喜事或丧事,发一份贺电或唁电,是一种尊重。

    张洛洛拿出一卷白色的长条纸。他说,这种纸就是收发电报时用来凿孔的,不同的电码凿出不同的孔,由译电员翻译。不过,它在电影《听风者》里出现可是一个漏洞:“电影的大背景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可凿孔纸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使用的,电影还真是‘超前’了。”

    3 叹 嘀嘀嗒嗒声渐远 发报业务已停办

    “家有急事速归”、“无钱速汇”……曾几何时,电报在百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电报业务随着通信业的发展最终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嵇艳玲就见证了电报业务从兴盛到衰退的过程:

    1978年以前,洛阳一直使用人工无线电收发报机;

    1978年,开始使用继电器作为中间枢纽进行信号的传输;

    1984年,开始使用一种全自动的电传机;

    1993年前后,电传机全部更换为计算机式的电报机,它可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自动分发;

    1998年电报业务继续萎缩,传真电报机出现,译电环节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后台来完成;

    再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通信手段不断进步,电报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张洛洛说,在20世纪90年代听说国外的电报业务被取消后,他和同事们非常不解。他说:“电报是人们传递信息的一个如此重要的手段,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不过现在想想,中国电报业务的取消似乎也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儿啊!”

    对此,洛阳联通公司一名负责人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电话、手机的普及,电报业务量逐年逐月下降。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各营业厅不再受理发电报业务,暂时保留收报业务。只留几台无线电短波收发报机,应急用。

    4 学 用手机“发电报” 遇到危险也有用

    你知道吗?手机也能用来发求救“电报”!

    张洛洛说,电影《听风者》开头是发电报的忙碌场景,他一听就知道,最开始发出的嘀嘀嗒嗒声代表的是“SOS”,即救难信号。

    他说,“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字的缩写。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和最快组织施救而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SOS”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它在电报中是最容易发出、最容易辨识的电码。

    洛阳联通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一些智能手机上装有手电筒的软件,打开手电筒,屏幕下端就会出现“SOS”的符号,触动这个符号,手机闪光灯就会发出有规则的信号,其含义正是“SOS”。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