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报推出“助力中小企业
我们在行动”近4个月来,已接受了近500家企业的报名、咨询,先后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极大地促进了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近日,人行洛阳市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王戈锋深入部分企业调研,并现场召集银企双方进行融资接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次银企座谈会以来,接到订单超过1亿元”
本报举办的两次银企座谈会,洛阳东启光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启公司)都积极参加了。该公司新颖、尖端的产品和公司负责人坦率、务实的语言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7月9日,记者走访这家企业的报道见报后,接到数十个咨询电话,有公司也有个人,想更深地了解该企业产品,并表达了合作意向。
上周,王戈锋调研的第一站就选在了位于高新区的东启公司。
扬程达50米的太阳能水泵,边走路边利用阳光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充电的帆布包,亮度相当于700瓦到1000瓦普通光源的70瓦太阳能投光灯……公司董事长胡涛边演示边介绍各类太阳能光伏产品。
“这样的太阳能帐篷,可以让我们在远离电源的野外办公、生活。今年2月,台湾发生6.0级地震,我们第一时间捐献了5顶这样的帐篷和30盏太阳能手提灯,成为全省首家向灾区同胞献爱心的企业。”胡涛说。
作为数年来从事太阳能光伏应用和研发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东启公司主要涉足光伏照明、光伏动力两大应用领域。
当听说该公司拥有14项国家专利时,王戈锋感慨道:“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成长好、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在第二次银企座谈会上,我就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货币是第一推动力,科技和金融结合能形成爆发力,进而对洛阳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的确,我们的产品不愁销路。自参加报社举办的第一次银企座谈会以来,我们接到的订单总额超过1亿元。”胡涛说。
货币是第一推动力:中小企业融资“旱路不通走水路,前提是必须走正路”
然而,“不愁销路”的胡涛是满脸焦虑:“资金制约下,公司一直无法建立自己的生产线,80%组件都需要外包或购买,在增加成本、削减利润的同时也威胁到公司核心技术的安全。许多送上门的订单不敢接——害怕不能按期交货,即便这样还是因延迟交货,付出了6万多元的违约金。”
据了解,该公司的目标是融资2600多万,用于完成太阳能组件、铆焊等4条生产线的建设。目前,需融资200多万才能顺利完成手中的合同。“企业迫切希望从银行或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不过,金融部门是首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胡涛说。
交谈中,工商银行洛阳分行高新支行一行人进入了胡涛的办公室。据介绍,这是他们第四次来到东启公司接洽企业融资的事情。
原来,在本报举办的第二次银企座谈会上,东启公司负责人的发言,引起了该行信贷部的关注。会后,双方进行了初步接触,并交换了联系方式,然后,该行组织相关人员数次到东启公司考察。
前来的高新支行负责人说,“除了头脑里的知识与手中的专利,大多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企业在贷款抵(质)押物等方面是有欠缺的”。所以,东启公司贷款手续一直未能完成审批。
“如果没有金融推动,科技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旱路不行走水路,前提是必须走正路。专利融资有些困难,可以考虑房产抵押融资;企业融资有难度,可以考虑以个人名义融资。”听完双方的情况介绍,王戈锋建议大家开拓思路,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寻找突破瓶颈的办法。
于是,在银企双方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的同时,银行信贷部门工作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贷款流程进行逐项排查,近期就可以有融资结果。
“其实,助力中小企业,媒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利用特有优势,把各方力量汇集到一起,形成合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我们同心协力,不是没有办法。”王戈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