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亲到儿子、女儿,再到儿媳、女婿,一家走出了8名教师。多年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怨无悔。
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市二十三中副校长王金华,下面就是以王金华为第一人称叙述的教师之家的故事。
尽己所能甘为人梯
我的父亲王可钦,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的农村。196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父亲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一生从教。
在父亲执教期间,农村“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还相当流行。父亲任教不久,他班里有个叫王志国的学生就辍学了。王志国是一个上进的孩子,看着王志国用过的桌椅,父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父亲开始家访,但一次又一次的家访,均被王志国的父母以“读书没用不如回家种地”为由拒绝了。看着王志国渴望的眼神,父亲说:“孩子以后的学费由我来出!”父亲的承诺感动了王志国的父母,王志国又回到了学校。父亲常说:“当教师就要尽己所能,甘为人梯。”如今,王志国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父亲却还坚守在农村。每当提起王志国,父亲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在我们的心里,父亲是值得一生效仿的楷模。
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姐姐王金艳从小立志做一名教师。
后来,姐姐报考了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师院,成为一名物理老师。20多年来,姐姐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工作尽职尽责。
有一次,姐姐发现她的班里有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无故逃课。经过了解,这名学生家庭贫困,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逃课外出,靠打工挣学费。得知这一情况后,姐姐当即决定,每月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这名学生,直到他完成学业。
多年来,姐姐教书育人,默默奉献,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先学做人后学做题
在父亲和姐姐的影响下,高考时我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1990年我来洛阳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洛阳外国语学校、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市二十三中工作。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始终把当一名称职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认为,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负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我坚持“先做人,再做事,后做题”的教学理念,并努力践行。
有一次,我校一名初一学生因父母不和导致叛逆辍学回家,我像父亲一样开始家访,一次、两次、三次……我一次次怀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带着失望而归。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尽己所能,甘为人梯”的教诲。连续6次家访后,孩子主动提出返校就读。3年后,当这个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洛一高时,我才真正理解父亲的选择和教诲。
这些年来,我一直凭良心实践着我的诺言,我获得了省级文明教师、市骨干教师、市业务标兵、第十届市十大优秀青年等称号。
用心诠释爱的教育
我的爱人名叫杨柳青,1990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到洛阳外国语学校任教,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她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所以她满怀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平时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交流、一起玩耍……
20多年来,她总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生身上。今年6月,儿子要参加高考,我希望她能多陪陪儿子,可是她要在学校里忙碌、在家里备课,能陪儿子的时间非常有限。我知道,她不是儿子一个人的。多年来,她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这是值得我骄傲的事儿。
一家走出8个老师
在我们家里,除了父亲、姐姐、我和我的爱人外,我的姐夫、两个弟弟和一个弟媳,8个人都是老师。
姐夫刘万里现为洛阳师院数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是省教育厅学科技术带头人。
三弟王金忠,现在在镇平县彭营乡初级学校任教,先后获得市级模范班主任、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三弟媳韩金瑞,现在在镇平县彭营乡初级学校任教,获得过市级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五弟王金立,现在在市西工区王城小学任教,常年担任班主任,曾荣获西工区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
每当节假日,我们一家人欢聚一堂,谈论最多的就是学生和教育。每当这个时候,父亲的脸上总是充满笑容。我知道,父亲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感到骄傲,也为我们这样一个教师之家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