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4版:文娱·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电视剧产业呼唤领军企业出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9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中国电视剧现状:总量过多、精品奇缺,制作企业多而不强
电视剧产业呼唤领军企业出现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万一)
2012年秋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现场 (网络图片)
    核心提示

    2012年秋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在其产业发展论坛上,业界专家把脉中国电视剧总量过多、精品奇缺的现状,并不谋而合地将出路指向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呼唤领军电视剧制作企业的出现。

    1    数字暴增的背后是精品佳作的奇缺

    本届推介会集结了200余家制作机构,共展出430余部1.5万集电视剧作品,其中包括340余部新剧,约占电视剧总数的80%。在这组数据背后,暴露的产业问题令人揪心。

    在影视节目展示区现场,参与此次推介活动的部分电视剧海报整齐地排列开来,其中有几十部剧聚焦家庭情感:这边才见着一部新剧《隐婚日记》,不远处就“潜伏”着一部《隐婚夫妻》。《纸婚》、《婚前协议》、《非典型婚变》……婚姻似乎成了“一道解不完的情感方程式”,将多家制作机构困在了围城内。另一张屡试不爽的“王牌”则与“幸福”有关:《幸福的面条》、《幸福媳妇成长记》、《幸福在哪里》……这些剧不仅名字接近,而且剧情缺乏突破。

    东方卫视总监苏晓浏览了340余部新剧的介绍后表示:“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就小不就大、就浅不就深’的家庭情感剧,我看不出制作者的创意和担当,很忧虑数字暴增的背后是精品佳作的奇缺。”

    “这类高度同质化的电视剧,如果按计划全部制作出来,电视台绝不会照单全收。”克顿传媒集团董事长吴涛直言不讳地说,“普通产品滞销与精品供不应求,成了我们行业的两大难题。”

    2    电视剧制作企业超过3000家

    国产剧创作为何精品奇缺?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这与电视剧制作机构过于分散、多而不强有关。“国内电视剧制作企业有3000多家,远超国外,其中有较好的和一般的,却并没有大的、强的。去年国产剧交易额100多亿元,但没有一家公司占的比重超过5%。这意味着,我们几乎没有真正的领导型企业。”尹鸿举例说,“如此之高的生产数量、竞争强度和分散性,必然带来电视剧创作的同质、低质和低俗。”

    而吴涛对比了国产剧在制作投入上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在美国,剧情剧单集制作费通常为1500万元~2000万元人民币,个别自制剧甚至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一集;在日本,代表日本电视剧最高水平的NHK大河剧,其制作费也在400万元人民币一集;而中国较好的电视剧,单集制作费只有100万元左右。

    “中国电视剧的收入回报制约了我们的投入。”吴涛说,去年,中国电视广告收入高达934.54亿元,而电视台的购剧经费仅有120亿元;今年,全国各级电视台全年购剧合同总额将达145亿元,虽较上年略有增长,但在接近1000亿元的电视广告收入中仅约占15%。

    3    核心航母型企业亟待成形

    因此,制作方只能看锅下菜:一部剧的收入额明摆在那儿,很难增加,电视台购剧的这一款项成了制作方投资制作的上限。

    吴涛认为,如果作为买方的电视台能拿出更多电视广告收入购买电视剧,使国产剧的单集制作成本进一步提升,自然会对电视剧质量提高有很大帮助。

    此外,尹鸿还表示,核心航母型企业的出现也是行业并购重组的前提。只有有了这类企业,才有可能依赖于它的规划、投资和发行能力,避免现在这种几千家企业混乱无序的竞争格局,建立一个健全的电视剧产业集群。

    尹鸿希望依靠领导型企业促成行业规则的确立。他说,美国影视界的行业协会之所以能奠定行业规范,就是因为该协会由该行业的领导型企业构成,这些企业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结构、资源分配以及分配方式。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