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玉明 徐松 毛一竹
核心提示
一边是日本方面一厢情愿地把钓鱼岛“收归国有”,一边是中国方面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
钓鱼岛,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
日本挑起“购岛”闹剧居心何在?日方为霸占钓鱼岛编出的种种说辞,为何站不住脚?钓鱼岛事件升温,给中日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一问 日本挑起“购岛”闹剧居心何在?
“购岛”闹剧是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最严重的单边行动,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分析人士认为,日方上演“购岛”闹剧,不仅出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更蕴含着日中国力此消彼长、日本对二战清算不力等深层次原因。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表面上看是政府出钱购买私人土地,以维持钓鱼岛现状,实际上是企图通过显示其对钓鱼岛的所谓“有效控制”,达到向国际社会“宣示主权”的目的。
“窃岛后,日本可能进而要求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并以钓鱼岛为基础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企图进一步攫取相应油气资源。”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说。
此外,在地缘政治上,钓鱼岛具有巨大战略和军事价值。钓鱼岛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一线,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如果日本控制了该海域,无异于扼住了中国向太平洋纵深地区进出的咽喉。”张海文说。
近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首相因政局动荡更迭不断。“野田政权出于挽救民主党颓势地位的考虑,欲借购岛之举在未来的大选中获得中间选民和右翼势力的支持,并试图将日本民众对经济下滑的不满情绪外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说。
刘友法认为,当前,中日国力对比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一事实,使得许多日本人难以接受并陷入焦虑,担心解决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时不我待”,不惜在钓鱼岛问题上放手一搏。
从深层次看,战后日本始终没有对二战战争罪行真心悔悟、彻底清算,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国内右翼思潮的膨胀和军国主义思潮的死灰复燃。
二问 日方种种说辞为何站不住脚?
无论从历史还是法理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然而,为将钓鱼岛据为己有,日本政府苦心孤诣,编造出毫无道理的种种说辞。
——说辞之一:钓鱼岛是“无主地”,按照“先占”原则,谁先占了就是谁的。
钓鱼岛是“无主地”吗?当然不是。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说,钓鱼岛环境险恶,长期无人居住,但“无人岛”不等于是“无主地”。事实上,钓鱼岛列岛从明朝时起便已不是“无主地”,而已由中国明朝政府作为海上防区确立了统治权。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
——说辞之二:《波茨坦公告》未涉及钓鱼岛问题。
事实是这样的吗?李国强等专家指出,二战结束时,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中宣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而《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附属协议——《联合国盟军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77号》明确规定了日本的版图,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这里面并不包括钓鱼岛列岛(钓鱼岛列岛最北的黄尾屿的坐标为北纬25度56分,在北纬30度以南)。
——说辞之三:《旧金山和约》规定把钓鱼岛交美国托管,日本是从美方手中接过管辖权的。
李国强说,首先,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其次,《旧金山和约》也并未明确提及钓鱼岛。1953年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发布《琉球列岛的地理界限》(第27号布告),擅自扩大美国的托管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裹挟其中。美国的这一做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美国托管钓鱼岛本身就没有法律依据,1971年美国将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自然也没有法律依据。事实上,美国方面也承认:“美国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问题上没有立场。”
“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中方提出搁置争议,当时日方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实际上是达成了一种默契和共识。从法理上说,这是有法律效力的。现在日方不承认这种共识,是对当初立场的一种背叛。”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副教授龚迎春说。
三问 日本欲将中日关系引向何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钓鱼岛事件不断升温,中日关系将面临严峻考验。日本作出这样的极端决定,将使中日关系陷入低潮,日方必将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李国强说。
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的钓鱼岛,近代以来所遭受的风风雨雨,足以映射出整个中国的百年沧桑。
在日方挑起“购岛”闹剧后,中国政府随即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李国强说,1992年中国就公布了领海法,但一直没有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遗憾的是,中方的克制并未换来日方的尊重,相反,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挑战中国主权”。
钓鱼岛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如果日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单方面破坏共识,采取行动,中方也就没有义务继续保持克制。”龚迎春说。
龚迎春等专家认为,随着中日外交关系陷入僵局,中日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将受到影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而日本仅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日本对华贸易长期顺差;如果中日经贸关系遇冷,日本经济受到的影响比中国更大”。
事实上,近期由于日本抓捕中国保钓人士、搞“购岛”闹剧,中国国内民众对日本的评价急剧下降。“双方经贸关系难以避免会受到负面影响。”龚迎春认为。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方面,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卿说,日本应该改变处理国际关系的传统思维,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应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搁置争议,增加互信;如果日本一意孤行,中国会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最终是给日本自身带来损失。
中日双边关系修好不容易,变坏很简单。
李国强认为,目前我国出动海监船、渔政船的频率高了,这种和平执法方式显示了大国风范。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是以海上自卫队作为执法力量。我国也应加强海警执法,保卫国家领土不受侵犯;同时,要完善海洋立法工作,尽快形成长远的海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