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残疾人真的很不容易,我想等我去世后把器官捐给他们……”昨日上午,在位于涧西区中州西路30号的市红十字会办公室里,54岁的教师尚倩歌平静地说。(见本报昨日A10版报道)
捐献器官需要莫大的勇气,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摒弃丧葬习俗的偏见并不容易。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大多希望家人逝去后保持身体的完整,不少人无法接受器官甚至遗体捐献的做法。
然而,生物老师尚倩歌在一次“角色”扮演中深深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签下器官捐赠登记表,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产生这种勇气和力量,在于观念的更新,在于亲人的理解。
尚倩歌的决定,传递的是人间大爱。正如有首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是这种大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生机,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捐赠器官和遗体,无论是救人还是助力医学研究,都意味着个体生命完结之后仍可为最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当生命以爱的形式延续时,它将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