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高速公路免费细则刚出台,又传来全国80家景区(点)门票降价的消息。有民众质疑,首批降价景区(点)几乎全是名不见经传的冷门景区(点)。发改委有关人士随即表示,降价景区(点)分两批,不久将公布第二批,且“降价景区(点)的含金量并不低”。(9月24日新华网)
虽然有媒体评论说此举是“国家发改委在国庆假期为民众送上了礼包”,但仔细看一看:两批降价景区(点),4A级以上景区(点)只有50家左右;即便将广东省和云南省推出的普降景区(点)也计算在内,4A级以上降价景区(点)大约140家,5A级以上的降价景区(点)13家,显然谈不上含金量很高。
不可否认,在缺乏大旅游视野的情况下,力图靠门票收入支撑维持的景区景点不在少数。可这显然并不明智。资料显示,杭州西湖自2003年实行免票后,游人大幅度增加,游客的游览时间变长,由此带旺了西湖周边的餐饮、住宿、商品零售、文化娱乐等产业,到2011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已达到1191亿元,是2003年的近4倍。两相比较,不难得出结论——是要兴旺的景点景区还是要兴旺的旅游城市?
景区(点)门票降价是好事,但必须看到的是,此次降价,履行相关民主决策程序的很少,基本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对民众单方面的施惠,合不合民意另当别论。
当然,从根子上说,最需要搞明白的是:这些景区(点)的产权究竟属于谁?门票收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何在?景区(点)保护和管理究竟需要多少成本?门票收入真正有多少用在景区(点)保护上?景区(点)高收费的现实下公益性如何体现?